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楊紫瓊獲頒總統自由獎章 拜登口誤叫她「麥可」好尷尬

99年歷史的巨星劇院 重振舊金山華埠社區

《老照片說故事》圖書館有「黃金屋」(下)

作者全家幾年前參加國會圖書館遊覽活動後,與導遊在大廳留念。
作者全家幾年前參加國會圖書館遊覽活動後,與導遊在大廳留念。

一九六八年我被分配到工廠做工,不久因能寫文章而被調到政宣組,躋身脫產幹部行列。既在其位,理應做些有功德的實事,我腦筋一轉,傾全力在廠裡辦起小圖書館

我先了解工人喜歡看什麼書,然後去徐家匯衡山路上的新華書店訂購,選擇的大都是通俗易懂的圖書雜誌,也包括連環畫,可讓老阿姨和老爺叔借回去給小孩看。我把圖書館設在飯廳旁一個平時用作會議室的小房間裡,占據了地利與人和條件。工人們到飯廳用餐後,馬上就能利用休息時間挑選並借出各自看中的書,一時間小圖書館裡生意興隆,人氣旺盛,我心中不免生出成就感。

有圖書館必得有管理員,我與三班倒的三個頭頭商量,請他們允我各借用一個年輕人充數,開飯時提前到圖書館做準備,開館後負責登記和出借,結束後則允許他們收拾停當後再回車間上班,擺平了管理員問題。但另一難題是書籍頻繁周轉導致快速破損,而工會購買新書的資金有限,必須花大力修補圖書。我不好意思再從車間抓伕抽丁,只好自己赤膊上陣,硬擠時間去做修補,用漿糊和透明紙為武器,手忙腳亂地黏貼圖書,盡量延長使用壽命。

逢到廠休日的周六,我喜歡去離家不過十分鐘路程的上海圖書館,那裡有全國各地的報刊雜誌和書籍,大可淋漓盡致地飽覽。上海圖書館在南京中路,原址是英人創辦的跑馬廳,後被改建成市中心的人民公園和人民廣場,而那幢八層高的跑馬總會大樓就成了圖書館。它的外牆由紅褐色磚塊砌成,正方形的頂部有老遠就能看到的巨大時鐘,頗像倫敦的大笨鐘。外面鐵門上懸掛的館牌字跡蒼勁有力,好像是首任市長陳毅所題寫。

圖書館大樓的樓層特別高,一個層面幾有新造工房的兩層高度,沿著環繞的大理石台階走到樓上閱覽室還挺費力。閱覽室高大明亮,從窗口望出去,能看到遺留的跑馬廳觀眾席水泥台階。我沒辦理過上圖借書證,但憑工作證就能借閱書報,能借到好多年前的大開張報紙合訂本。有時為節省時間,我乾脆不上樓,就在圖書館外牆上的閱報欄前,掃描當天的解放日報和文匯報等報紙,迅速、及時地得到當日新聞和主要消息。

八○年代中來美求學後,圖書館依然是我上下探索的理想去處。九○年代初,為撰寫關於美國國會如何影響對華政策的博士論文,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成為我做研究的不二選地。拜科技之賜,我那時借閱的已不再是如手臂長的紙質合訂本,而是成卷的微縮膠片,拿到手即可坐到讀片機前開燈閱讀。

我持續多日在閱覽室靜靜地查詢和瀏覽資料,管理員見我經常要用復印機,就建議我辦理一張藍色的復印卡,免除了每次要掏錢投分幣的麻煩。國會圖書館不僅藏書首屈一指,而且它的建築本身雄偉壯觀,大廳四壁和頂部到處可見細膩精緻的繪畫,和栩栩如生的雕塑。我們全家幾年前曾參加過由導遊免費講解的遊覽活動,深為國會圖書館的悠久歷史和宏大氣魄所折服。

我一生摯愛並仰仗圖書館,向來視它為徜徉書海、汲取精神食糧的朝聖地,受它恩惠和賜予匪淺。如說圖書館裡自有「黃金屋」,似並不為過,因它確實助我飽覽群書,腦洞大開,視野開闊,胸有毛竹。它給我的收穫和益處,恰如海水不可斗量,縱是金子也不能換。

➤➤➤圖書館有「黃金屋」(上)

圖書館 雕塑 書店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年夜飯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