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哥倫比亞大學宣布取消全校畢業典禮

紐約市多間猶太教堂收大量炸彈威脅 警方確定為假警報

靈魂食物

南瓜濃湯。(本報系資料照片)
南瓜濃湯。(本報系資料照片)

下午五點多駛出維吉尼亞州的藍嶺公路,前往六個多小時路程的喬治亞州,一路飛奔。近八點天色漸喑,飢腸轆轆,也不知身在何處,就在谷歌地圖上,尋到不遠處有一標榜著家庭式的餐廳,立即驅車前往。

隨著導航駛入小鎮,路兩旁是獨棟住家平房,安靜的社區中,就我們一輛車獨行,谷歌導航說:「你的目的地已到達」。那是有個大院子的牧場式民宅,如果沒有門口插著不起眼的「貝里頓家庭餐廳」小木牌,還以為誤闖民宅。推著老舊木頭門進入大廳,見數排長條木頭桌椅,彷彿進了學校餐廳。天花板幾個吊扇無力旋轉著,來對抗悶熱。在收銀櫃背後的牆壁,吊著一塊大黑板,用粉筆寫著菜單。主菜是炸雞、炸魚、牛排及BBQ排骨。配菜有炸秋葵、炸洋蔥捲、炸薯條、起司通心粉、羽衣甘藍、燉豆子、黑眼豆沙拉等。主食有玉米麵包、豆子飯、土豆泥。甜點有地瓜派,水蜜桃派等,再加上南瓜湯及雞湯。

餐廳中有幾位穿著工作服、帶著安全帽、手持著啤酒、看似剛下工談笑風生的工人們,也有一家大小一起享用晚餐。幾位老人正在進食,服務員與客人們稱名道姓地打招呼。餐廳似乎是社區中的大飯廳。我們四個黃皮膚東方人似乎從外星球來的,顯得突兀,引起了一些注意。

我隨即向投來目光的鄰桌老夫婦打招呼,並表明我們從紐約來的。老夫婦以溫暖的笑容回報,指著盤中的菜,豎起大拇指表示好吃。不一會一位豐胸肥臀的非裔中年女服務員走過來,第一眼令我想到電影《亂世佳人》中的姆媽。她身材高大,但說起話來輕聲細語,看我們猶豫不決,不知如何點菜,就自豪地介紹店中菜餚,她說這些都是她們南方料理,並推薦幾道靈魂食物(soul food ) 。

美國南方文化根源,追溯到十七世紀,來自英格蘭的移民。到十八世紀,大批蘇格蘭及北愛爾蘭人也開始進入。新移民和當地印地安原住民也經常有貿易及文化交流。1700年始,非洲人被帶到新大陸農場當奴隸。加上受到美國內戰的衝擊各種因素,造成美國南方發展出其獨有的風俗、方言、藝術、文學、美食、舞蹈和音樂。

南方料理亦是由美洲原住民、歐洲人和非洲人三種不同飲食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創造出傳統南方美食獨有的風味。

原住民種植玉米、豆子、南瓜、番茄,他們還有獨特的醃肉技術,以及為了不浪費,將骨頭也充分利用。玉米麵包在南方食物是不可缺的。

歐洲移民引進養殖牛豬馬的畜牧業,將第一頭豬帶入美國,很快豬肉就成為南方人飲食的一部分。並引進了通心粉、乳酪和炸雞等,漸成為流行的南方食譜。

當西非人被強行押運到美國,被送往南方農場當奴隸。他們也帶來了自己傳統的食材及飲食文化,例如黑眼豆、秋葵、紅豆、大米及特有的香料。並帶來他們獨有「燉 」的 烹飪方式,美味的秋葵濃湯就成為南方知名美食之一。

西非人在家鄉主要吃蔬菜、魚和家禽。他們到這片土地後,利用當地的牡蠣、蝦、小龍蝦、螃蟹和密西西比鯰魚等,烹調出南方特有的美味佳餚。

雖然我不常有機會品嘗南方料理,但對它並不陌生,同伴們是第一次品嘗,大家持著開放的心態,嘗試不曾吃過的菜餚。我們分別點了不同的主食,可以交換著吃。我點了服務員推薦的靈魂食物,炸秋葵和羽衣甘藍當配菜及南瓜濃湯。

美國在十八到十九世紀實施奴隸制度,黑奴在南部棉花田、甘蔗廠、礦場當苦工,備受剝削和壓榨,通常他們只有殘羹剩飯果腹。黑奴們從事農場辛苦體力活,需要高熱量食物。他們只好自謀生存,黑奴們把白人奴隸主不吃的苦澀蔬菜、碎肉剩骨、動物內臟,和自己種植的蔬菜及香料,做成一道道物美廉價,傳統家鄉風味的美味佳餚。他們用豬腳和骨頭、廢棄的動物部位來製作美味的肉湯。還有炸雞、鬆餅、起士通心粉等高熱量食物,來應付勞動所需要的高能量。

南北戰爭後法律上廢除了奴隸制度,及隨著美國工業的發展,南方黑人陸續遷往北方和西北方的城市。當這群南部非裔搬到陌生的大都會以尋求更多機會時,那熟悉樸實的家鄉料理,炸雞、芝士通心粉、秋葵和羽衣甘藍等,就成為撫慰這群思鄉遊子靈魂深處的最佳菜餚。

靈魂食物來自南方,但不是所有的南方料理都是靈魂食物。靈魂食物曾是在美國歷史中,非裔族群所經歷的一段黑暗時期,他們用有限的食材,創作出有家鄉特色風味及緬懷自身故土的特色料理。

當我們點的食物擺在眼前時,大家心情也沉重起來,一幕幕歷史在眼前浮現。那苦澀的羽衣甘藍,曾是黑奴少數被允許種植的青菜。遠在非洲的秋葵,曾背負著非洲黑奴血淚史。有書考證,當黑奴被運到美洲時,成本低廉、營養價值高的秋葵,餵飽著這一群群被迫賣到美國的奴隸們。耐熱易生長的秋葵,也在美國南部落地生根,成為非裔的靈魂食物。

我們盤中的南方料理,是美洲原住民、歐洲人和非裔之間的文化交流,更是透過艱難、創造、智慧和韌性,南方料理才得以發揚光大。(寄自紐約)

羽衣甘藍。(圖∕123RF)
羽衣甘藍。(圖∕123RF)
秋葵。(本報系資料照片)
秋葵。(本報系資料照片)

非裔 原住民 移民

上一則

貓貓望

下一則

北流前進西雅圖 海外首展用音樂讓世界聽見台灣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