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華女帶子離美「沒獲爸爸同意」 航班起飛4小時被迫返回

拜登唱衰中國經濟「處於崩潰邊緣」 並稱一帶一路是失敗倡議

上海人的活路(下)

紅二代老總

文革之初,住我們弄堂裡二號的「資本家」,一家被掃地出門。偌大的房子空了好些日子。終於有一天,新住戶出現了,是軍隊的一位高級幹部,大家都稱他「劉政委」。他有六個孩子,最大的兩個孩子已成家,和父母一起住的是底下四個孩子。

高幹家的子女和一般老百姓家的孩子,是能夠看出區別的。他們通常不說上海方言,只說普通話。劉政委家的幾個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搬來後,不愛和其他孩子交往,只有他們家老五小海除外,常在弄堂裡和我們一起玩。最有趣的是他在我們面前還喜歡結結巴巴地說幾句上海話,因為發音不準,常被我們嘲笑,他卻不在意。

小海中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上海的一家工廠做學徒工。他每天都穿廠裡的工作服上下班,倒是像一個青年工人的樣子,但他進廠後別的還沒學會,就先跟老師傅學會了抽菸。晚飯後,我們一起在弄堂裡聊天,他就拿出菸來抽,還在我們面前表演吐菸圈,讓我們都覺得抽菸很好玩。我們幾個那時還都是中學生,很羨慕他已經工作了,可以想幹啥就幹啥。小海很大方,拿菸給我們。我們經不起誘惑,也跟著他學抽菸,反正不用我們掏錢。當然我們抽菸都是瞞著父母的。其實剛學抽菸時,感覺並不好,反而經常被菸嗆著,不過手指夾著菸捲的樣子讓我們覺得很酷,小海也因為領著我們大伙抽菸而儼然成了弄堂裡一幫孩子的頭兒。

這個世界上出人意料的事太多了。當我們漸漸地都覺得小海不像一個高幹子弟,以為他會像普通人一樣在一個工作單位混一輩子時,他卻在三年學徒滿師之前離開工廠當兵去了。子承父業,軍隊幹部的子女參軍是很常見的,而且比普通人家孩子要容易得多,就是老爸一句話的事。

小海的哥姊和妹妹之前都入伍或去了軍校,他已落後於他們,不知他以前為什麼沒去當兵,又為何突然改了主意。但小海從軍是改變他一生的關鍵。他在部隊裡待了好些年,期間先提拔成幹部,之後又升官,最後以軍隊幹部的身分轉業回到上海,進入國營的酒店行業工作。在新單位他也屬於幹部編制,先是在人事部門工作,然後一步一步升職到酒店集團的黨委書記,也算是一個「老總」了。在我們外人看來,小海路走得順固然和他的努力分不開,但作為「紅二代」,他有他的獨特優勢,擁有的各種資源是「紅面孔」和「蹺腳」都難以得到的。人不是生而平等的,儘管都是同一條弄堂裡的孩子。

那年我回中國探親旅遊,去原來住的弄堂看望老鄰居,碰巧遇到下班回家的小海。他還住在原來的房子裡,不過這時已不是劉政委的家,而是他劉書記的家了。

他是坐小汽車回來的。我們這條弄堂裡,曾有幾位坐小汽車上下班的高官,但他們的子女中後來也享有這一待遇的,也就小海一人。他看見我很高興,忙和我握手寒暄。我說:「儂現在勿泰板(了不起),是大亨(大老闆)了!」他也用上海話回敬我:「儂也蠻好,變外國人了!」小海的上海話還是說不好,「外」字念成了「阿」,像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說的。說完我倆大笑。

小海說我變成「外國人」了,其實這就是我的「活路」。弄堂裡的孩子一起長大,之後走上不同的道路,通向不同的終點。(下)(寄自印州)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難忘的鋼琴演奏會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