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找到人了 澳警證實:平安尋獲25歲台灣女子

「房間裡的大象」 這些怪怪的英文慣用詞從何而來

幫美國人打祕密戰爭的苗族人(上)

西貢鐵拳(西貢實為芽莊),1975年。(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西貢鐵拳(西貢實為芽莊),1975年。(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01.

美國從阿富汗撤軍,轉眼已經兩年了。2021年8月,塔利班攻占喀布爾,美軍展開大規模撤離阿富汗的行動。8月15日,絕望的阿富汗民眾湧入當地國際機場,如同末日大逃殺般拚死追趕美國軍機,致使美軍機不得不強行起飛,造成多名阿富汗人傷亡,這一幕震驚了全世界。與此同時,一幅名為〈西貢鐵拳〉(西貢實為芽莊)的照片瞬間傳遍全網,它記錄了1975年美軍倉皇撤離越南時,一位越南難民試圖爬上超載飛機,被美國官員一拳打下的情景。人們慨嘆,今天的「喀布爾時刻」簡直就是當年「西貢時刻」的翻版。當國際輿論紛紛回顧當年美軍撤離西貢的大混亂時,同年美軍另一場災難性撤離卻無人提及。

越戰時期,在越南的鄰居老撾,曾有一支美軍扶持的「特種部隊」,以巨大的犧牲替美軍同北越和老撾的共產武裝作戰。然而,當美軍撤離老撾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卻因沒擠上美國軍機而陷入悲慘的命運,這些人或攜家帶口亡命天涯,或遭到報復喪命刀俎之下。

組成這支「特種部隊」的,是當時老撾境內的一個弱勢族群——苗族。由於其首領在越戰期間選擇站在美國一邊抗擊越共和寮共,致使整個族群被捲入戰爭,淪為境外大國的代理軍,其後卻在危難關頭時被大國斷捨離,遭到滅頂之災。可嘆這樣的遭遇已成為歷史的固定橋段,在當今的戰亂國家不斷上演。

如今散居在美國加州、明尼蘇達、威斯康辛等州的赫蒙(Hmong)人,即苗族人,便是這支祕密部隊的後裔。2020年5月明尼蘇達州員警跪死黑人佛洛依德事件涉事的四名員警中,有個亞洲面孔尤為引人注目,此人是三十四歲的苗裔警員陶濤(Tou Thao)。美國苗裔,這個在主流社會中鮮有聲息的族群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當美國運動員蘇妮薩.李(Sunisa Lee)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獲得女子體操個人全能金牌時,人們注意到,她也是居住於明尼蘇達州的老撾苗裔的後代。根據最新統計,目前美國苗裔人口已達三十二萬。

赫蒙苗族和中國的苗族儘管語言不盡相同,但屬同宗同源。關於苗族的起源,有多種說法,至今尚未蓋棺定論。根據苗族民間傳說,其先祖來自四千到五千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部落」,九黎也是史籍所稱「南蠻」的氏族部落之一。傳說為了爭奪土地,黃帝、炎帝、蚩尤率領部落「逐鹿中原」,最終黃、炎聯手,於巨鹿之野大敗蚩尤。蚩尤戰死後,九黎人部分融入炎黃部落,匯入了華夏民族,而其沒有融入的餘部則向西南流亡到長江中游一帶,藏匿於鄱陽、洞庭兩湖以南的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嶺之中。

此後,經歷了數個朝代的戰亂和天災人禍,苗族不斷向南向西遷徙,進入貴州、廣西和四川後,繼而進入雲南。清代乾嘉年間,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殺,苗族進行了第五次大遷徙,由雲南、廣西進入越南、老撾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而後定居為當地的少數民族。

02.

在美國,苗裔是亞裔人群中相當不起眼的一支,他們在社會成就和收入上普遍低於其他亞裔。大部分美國人不知道為什麼會有苗族人在這裡定居,甚至許多年輕的美國苗裔也只知道他們的先人來到美國是因為曾經發生在老撾的「爭鬥」,並不知曉他們的祖父輩曾在越南戰爭期間,幫美國人打了一場「祕密戰爭」,是祖輩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價,才換來他們在美國的定居。

正因為這場戰爭是祕密的,其真相長期被「老撾內戰」的名頭所掩蓋,細節祕而不宣。直到1997年老撾內戰結束後的第二十二年,美國才正式承認其在祕密戰爭中扮演的角色,並開始履行當年的承諾,將大批戰敗後流亡四方的苗族人接到美國。

故事的起因要回溯到1954年,第一次日內瓦會議就法國撤軍後越南和平的問題達成協議,決定以北緯17度線為界,將戰火不斷的越南一分為二,實行臨時分治。南北越隨後陷入分裂,美國幫助南越對抗由國際共產陣營支持的社會主義北越,越戰全面升級。其時,親北越的老撾左翼共產組織巴特寮(Pathet Lao)正與老撾皇家政府軍開打內戰。北越派兵進入老撾增援其盟友巴特寮,兩軍合作,順利地控制了老撾東部大片地區,北越借機在此區域開闢了一條通往南越的隱祕軍事補給線。

由於受到日內瓦協定的限制,北越不能公開侵入南越,為了向南越祕密輸入兵力、武器及物資來增援南越的共產解放力量,越共主席胡志明指示,在老撾的東南部沿老撾、柬埔寨與越南邊界開闢一條「胡志明小道」(Ho Chi Minh Trail)。這是一條穿行於熱帶密林、綿延上千公里的崎嶇山路,十多年內,北越通過這條通道向南方祕密輸送了上百萬的軍隊和大量物資。

巴特寮與北越緊密合作,相互支援,眼看就要打敗老撾政府軍,建立紅色政權,這讓甘迺迪總統非常焦慮。為了遏制共產主義在老撾以及東南亞其他地區蔓延,同時也希望打擊北越在老越邊境向南越輸送物資的行為,美國決定出手反制。

但由於美國和北越政府雙雙在1962年第二次日內瓦會議上簽署了關於老撾中立的協定,該協定禁止任何簽署方直接入侵老撾或在那裡建立軍事基地。為避免因違反協定而招致國際社會譴責,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開始在老撾當地祕密招募並訓練一支「特種遊擊隊」(Special Guerilla Units)作為代理軍,抗擊共產巴特寮武裝並幫助美軍破壞和截斷北越在「胡志明小道」的運輸線。

至此,美、越之間的對抗波及到老撾,並最終在老撾境內演變為一場「老撾人打老撾人」的戰爭。基於這種情形,一些史學家將老撾內戰認定為越南戰爭的「支線戰場」。

03.

自從十九世紀初流徙到老撾後,苗族人一直生活在北部的高地山林,過著與世隔絕的古樸生活。苗人王寶(Vang Pao),早年曾參加法國人組建的赫蒙遊擊隊,抵禦過入侵日軍,也抗擊過胡志明領導的越盟。王寶驍勇善戰,人稱苗族雄獅,後來成為苗族首領。法國敗走印支戰場後,王寶投靠老撾皇家政府,由他組建的苗族地方武裝雖類似軍閥部隊,但比政府軍更有戰鬥力。王寶因此受到政府實權人物的賞識,成為皇家軍隊中唯一的苗族將軍。

美國人在老撾尋找代理力量,皇家政府軍因無能而遭其嫌棄,能征善戰的王寶苗族武裝則在美國人眼裡勝出。考慮到王寶的苗軍曾與法國人聯手對抗越盟共產黨,同時苗族的聚居地毗鄰北越,可以快速牽制和打擊北越武裝等方面的優勢,1960年末,代號「比利少校」(Bill Lair)的CIA特工聯絡官,在老撾叢林中輾轉找到王寶,鼓動他起兵抗擊巴特寮和北越。

美方提出其將為苗人提供資金、武器、培訓、食物和空中援助,同時還承諾,如果苗軍成功阻止北越進入老撾,他們將幫助苗人在老撾繼續(更好地)生活下去,但假如失敗,作為回報,美方也會為苗人安排「新的居住地」(美國)。

在頭人和美國人一拍即合的交易下,苗族「特種遊擊隊」建成,王寶被CIA任命為遊擊隊司令。苗族男性的60%,近四萬人被招募進去,並且接受了CIA的訓練。在「祕密戰爭」持續的十多年中,這支苗族遊擊隊以沉重的代價,在越南戰場之外,為美國牽制了大批北越武裝力量。

王寶遊擊隊不僅為美軍收集地面情報,還經常發動閃電戰,攻擊和阻斷北越沿「胡志明小道」的補給運送。苗人為美國軍機精準轟炸北越目標進行導航,當美國軍機被擊落時,又冒著生命危險營救飛行員。曾經為了營救一名美軍飛行員,幾十名苗族人搭進了自己的性命。在美軍培訓下速成的苗族飛行員,駕駛飛機不停歇地執行低空戰鬥任務,直至大半戰死。相應地,美國人則向苗人駐地空投大米、鹽、藥品、毯子、罐頭食品甚至生豬作為支援。

苗人為美國人浴血奮戰,連CIA都讚嘆苗軍「真他媽是好戰士」(damned good fighters)。然而,在慘烈的戰鬥中,苗族士兵以高於美軍五倍的傷亡率換來了美軍士兵的生存機會。在捲入「祕密戰爭」的十三年間,大約有三萬五千至四萬名苗族士兵陣亡,占老撾苗族人口的十分之一。

戰爭期間,由於苗族十五歲以上的男性一半戰死,王寶不得不徵募十二歲上下的男孩充當童子兵,他們中很多人身高跟卡賓槍或輕型自動步槍差不多,因此被叫做「卡賓戰士」(carbine soldiers)。

老撾苗族人替美國征戰,不但導致自身人員大量折損,其協助美國軍機轟炸也給無辜的老撾平民帶來了彌天大禍。為了打掉「胡志明小道」上百折不摧的北越補給線,1964到1973年間,美國發動焦土行動,在老撾上空執行了580,344次轟炸任務,投擲了2.88億枚,總重約二百萬噸的集束彈,超過二戰期間美國向敵國投擲炸彈的總和。

那時,平均每八分鐘就有炸彈從天而降,五萬多名老撾人被美國炸彈炸死或炸傷,其中98%是平民。更令人痛心的是,當年投下的炸彈中有30%未能爆炸,八千萬枚啞彈殘存在老撾土地上,成為越戰的遺禍。戰後幾十年間,又有兩萬老撾人因誤觸啞彈而亡,數千人致殘。老撾至今被視為「活在炸彈上的國家」,人民的生命安全及土地使用均受到無法估量的損失。(上)(寄自賓州)

苗族遊擊隊,1961年。(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苗族遊擊隊,1961年。(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美軍培訓王寶的遊擊隊,1960年。(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美軍培訓王寶的遊擊隊,1960年。(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越南 CIA 阿富汗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最喜歡的一道菜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