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暑期旅遊比一比 好市多套餐平均可省10%

杭特拜登涉「非法持槍」受審 現任總統子女頭一回

腎友低蛋白飲食變瘦怕肌少症 補錯營養品反使病情惡化

圖片來源/NOW健康
圖片來源/NOW健康

劉姓長者為慢性腎臟病第3期病人,腎絲球過濾率只有30初且有嚴重的蛋白尿,為了不讓病情惡化,她遵照醫囑控制血壓,配合低蛋白飲食,定期回診。然而,劉婦在某次回診中,蛋白尿增加、腎功能也退步,一問之下才知道家人擔心患者變瘦,肌肉流失演變成肌少症,因此購買一些營品補充品讓她攝取,反讓低蛋白飲食變成了高蛋白飲食。 

腎友補充營養品要注意 吃錯恐不利病況

劉姓長者腎病已來到第3期,在聽聞醫師警示,腎絲球過濾率低於30的話,腎病將邁入第4期,若再退步到低於15就要準備洗腎後,病人十分緊張,便積極依照醫師的衛教,控制血壓在130/80以下,並配合營養師建議的低蛋白飲食,同時定期就醫追蹤。而她在接下來的每3個月固定回診中,蛋白尿有明顯下降,病情也一直維持在第3期。

某次回診時,醫師卻發現劉婦的蛋白尿明顯增加,腎功能也開始退步,細問之下才發現,她的兒子擔心病人變瘦,肌肉流失會變成肌少症,就買了一些營養補充品給她吃,而這些補給品內含蛋白質含量都偏多,所以病人從原本的低蛋白飲食變成了高蛋白飲食。

腎友採低蛋白飲食有助病情 不會釀肌少症

新竹台大分院腎臟科醫師楊忠煒表示,「肌少症」並不是一個醫學上正式的診斷名詞,它不能算是1種疾病,而是指肌肉質量減少的1種症狀,且全世界也沒有一致的診斷標準。其可能引起的原因,包括缺乏運動、神經系統疾病、過度休息及營養不良等情況。

楊忠煒提到,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對於慢性腎臟病病人來說,採用低蛋白飲食並不會導致肌少症,反而它是1種有強力科學證據支持的健康選擇。慢性腎臟病病人在適當的監控下實施低蛋白飲食,不僅不會引起肌肉減少,反而有助於減輕腎臟的負擔,還可以延緩腎臟疾病的進展。

楊忠煒提醒,對於慢性腎臟病的病人來說,低蛋白飲食可以延緩腎功能惡化,而且沒有證據顯示會造成肌少症,所以親朋好友不用害怕病人執行低蛋白飲食會得到肌少症,進而影響病人健康狀況。

NOW健康

上一則

五十肩復健3招 讓關節不再卡卡

下一則

愛爬山、跑馬拉松?氣溫驟降注意心痛 醫籲先做「這檢測」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