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拜登又出醜…差點撞倒巴西國旗 還沒跟魯拉握手就離場

南加華人超幸運 1周2中勁球3獎

我的經驗/做好3件事 減肥不再是難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圖:黃致錕提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圖:黃致錕提供)

從事減重外科這麼多年,協助了7000名患者從肥胖邁向健康,很多人都好奇問我:「你看起來就是天生瘦的那種,為什麼會想當減重外科醫師?」說來有趣,我在青少年時期,也有肥胖困擾。

黃致錕高三畢業照,他發現自己看來比其他人來得「寬」。(圖:黃致錕提供)
黃致錕高三畢業照,他發現自己看來比其他人來得「寬」。(圖:黃致錕提供)

身材看起來比同學「寬」

高中時專注課業,都沒有運動,壓根沒有發現自己過重。直到看到高三畢業照,才發現「自己看起來比其他人『寬』很多。」

過去年代,台灣減重醫學並不風行,一般人沒有體態管理的概念。特別是男性,普遍認為看起來「壯壯的」好像比較健康,但如果不是透過適當的運動與肌力訓練,大多數看起來的「壯」,都只是體重過重與體脂肪過高的假象,若合併肌肉量不足,就等於是「泡芙人」。高中時的我就是這樣,體重過重、肌肉量不足,看起來就不是一般高中生瘦瘦的身材。

大專兵受訓 改變體態契機

考完大學那年暑假,大專兵訓練成為我改變體態的契機。六周的出操訓練加上刻意的飲食控制,讓我著實瘦掉了12公斤。結訓時變得黝黑結實,回家連父母都差點認不得了。

進入大學後,我開始打羽球,更因為加入童軍社團,大量的野外運動與登山,讓我至今維持良好的肌肉量與適當的體態。

現在工作再忙,仍會每周與好友打球、與家人爬山健行,在家則做居家健身訓練。我也刻意培養孩子們從小有運動習慣,讓他們未來能免於肥胖的困擾。到台灣訓練減重手術的外國醫師,我也會帶他們一起去打羽毛球。

我後來選擇從事減重外科,多少與我曾受肥胖困擾有關,因此我常勸告想減重的親友及患者,從生活中做點改變,能讓減重事半功倍。建議做好三件事,減肥不再是難事。

一、良好飲食及規律運動

「少吃多動」是減重不二法門,但「選對食物」及「維持運動習慣」很重要。

減重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來培養及維持,若快速改變原本的生活習慣,反而會讓身體感到壓力及排斥,不但持續的時間不長,短時間激進節食易造成肌肉量流失,基礎代謝率下降。當回到原本的飲食習慣後,體重更易上升而復胖。

選擇高蛋白質、高纖、少精緻澱粉、少加工的食材,就是生活中較容易改變飲食的方法,能讓體脂保持在標準的範圍。

中國附醫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表示,從生活中改變,能讓減重事半功倍。(圖...
中國附醫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表示,從生活中改變,能讓減重事半功倍。(圖:黃致錕提供)

像我即實行低碳飲食,碳水食物低於總卡路里攝取量的20%。運動建議多方嘗試,先找到自己的興趣,再培養固定的時間來實行,搭配居家或重量訓練,讓身體的線條感更明顯,同時提升基礎代謝率。

二、一周至少量一次體重

所謂的「定時」,並不是要天天量體重,而是在相同時間、至少一周量一次,建議可固定在一早起床空腹時量測,若一周內體重增加一公斤以上,就要多留意近期的飲食及生活模式,盡快調整。

三、尋求醫師建議、盡早治療

當肥胖已帶來生活困擾時,務必尋求專業減重治療。若體重稍微過重,可透過改變生活習慣(飲食、運動),再搭配減重藥物治療。但到了病態性肥胖,可考慮接受減重代謝手術等治療,有助順利減去多餘體重且長期保持在標準範圍內。

減重 肥胖 肌肉

上一則

亞裔都很健康?亞裔美國人癌症研究其實「不平等」

下一則

脊柱微創手術優點多 醫:傷口比硬幣小、當天可出院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