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瘤無聲潛伏 醫師提醒定期檢查防隱形炸彈

主動脈瘤被稱為「隱形的體內炸彈」,初期幾乎無症狀,一旦破裂,死亡率高達9成以上。醫師提醒,高血壓是最主要危險因子,長期血壓不穩可能導致主動脈壁壓力增加,使動脈異常膨脹,進一步提升破裂風險。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宋鎮宇說,主動脈瘤不易察覺,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有機會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降低危險。
患者91歲陳姓老婦人有高血壓病史,近日因季節交替,血壓波動較大,某日突然胸痛、呼吸困難,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
宋鎮宇透過胸部X光發現,她的縱膈腔擴大且左側肋膜有大量積液,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確認為直徑約6公分的胸主動脈瘤破裂合併血胸,情況危急。醫療團隊隨即為她進行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順利修補破裂處,術後住院一周後出院。
宋鎮宇說,主動脈負責將心臟輸出的血液運送至全身,是人體最大血管。當主動脈異常膨脹,直徑超過正常的1.5倍時,即稱為「主動脈瘤」,好發於胸部或腹部。
主動脈位於體腔深部,病變初期不易察覺,通常是在健康檢查或其他影像檢查中意外發現。一旦主動脈瘤破裂,患者可能來不及送醫就已失去生命跡象,因此務必及早預防。
目前主動脈瘤的治療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傳統開胸或開腹手術,以人工血管縫合取代病變血管;另一種則是微創的主動脈支架手術,醫師從鼠蹊部小切口穿刺股動脈,導引支架至動脈瘤位置,再展開人工血管,使血流順利通過,避免動脈瘤持續擴大。此手術成功率達9成,對高齡或有心肺疾病的患者風險較低,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仍需視動脈瘤位置及病情評估。
宋鎮宇說,主動脈瘤難以靠日常症狀察覺,定期健康檢查是關鍵。高血壓患者應嚴格控制血壓,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避免動脈壁長期承受過大壓力,才能降低主動脈瘤發生及破裂風險。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