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教宗G7演說談AI危害 促禁用致命自主武器

澤倫斯基:一旦國際社會同意 將向俄國提出和平方案

凸眼、結膜紅腫… 甲狀腺眼疾 拖太久損視力

甲狀腺眼疾。(取材自台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甲狀腺眼疾。(取材自台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出道超過20年的台灣藝人高慧君,之前曾在節目上透露,因甲狀腺功能低下而出現眼睛現一高一低、斜視、重影等狀況,去年10月手術後,已漸漸恢復。當時她還曾在臉書分享術後照,寫下「珍惜重新得見的美好」,並表示「甲狀腺疾病很複雜,大家也要多留意」。

高慧君近日透露,2021年眼睛開始出狀況時,當時透過一位粉絲介紹到台中就醫。醫生告知會用類固醇之外的方式治療,其中有兩顆藥是治療癌症藥物,會有停經和掉頭髮的後遺症,她也都接受了,等到身體指數都調到正常後,進行眼睛手術。她一共進行兩次眼睛手術,第一次是眼睛肌肉增生手術,第二次是開眼皮修護手術。高慧君說,目前眼睛恢復得不錯,之前因為類固醇發胖也受到控制,漸漸回到正常狀態,她終於可以復出演出她最愛的戲劇。

★4成機率 伴隨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眼疾在臨床頗為常見,台灣長庚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廖依琳曾受訪指出,甲狀腺眼疾不一定都與甲狀腺疾病有關,但有四成的機率,甲狀腺眼疾是同時伴隨著甲狀腺疾病,最常見是甲狀腺亢進,其次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女性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口有16人、男性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2.9人,發生機率不高,全年齡都可能發生,而甲狀腺眼疾常被誤診,甚至未能即時診斷,導致患者延誤治療時機。

在青光眼關懷協會網站上也清楚說明甲狀腺眼疾,台灣三總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甲狀腺眼疾又稱「甲狀腺眼病變」,是一種複雜的眼窩發炎性疾病,並非由甲狀腺引起,而是與免疫系統有關。

★初期被漠視 凸眼才知罹病

甲狀腺眼疾初期症狀幾乎都會被漠視,等到出現嚴重的凸眼,或紅眼卻無法用藥物改善後,才會有意識。治療上得先確定患者是否有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功能低下,通常得先控制甲狀腺素分泌,並給予眼睛藥物的治療。而如果已經出現嚴重的凸眼,包含有眼窩脂肪增生、眼外肌纖維化、雙眼複視、暴露性角膜炎及壓迫性視神經病變,特別是眼球已經難以轉動時,就必須要立即接受手術治療。當這類症狀發生時,通常六個月到一年半左右,就會影響到日常生活。

★治療1-2年 早發現可治癒

呂大文提醒,甲狀腺眼疾病患由於眼球長期受到擠壓,視野較明顯會先從上半部開始缺損。病程若來到視覺功能變差的階段,可能靠藥物亦無濟於事,必須倚賴手術治療才能降低眼壓及視神經壓迫,但視力恢復狀態也許並不理想。由於視神經受損均不可逆轉,有甲狀腺疾病患者務必須至眼科定期做檢查,能早期發現才能提早控制,使視力危害風險降至最低。

大部分甲狀腺眼疾早期發現可被治癒,平均治療時間約為一至兩年。初期施予人工淚液、人工淚膏、淚管填塞及降發炎藥物以減少眼外肌水腫,並按時點降眼壓眼藥水減少視神經傷害。發展到中後期必須配合類固醇及免疫生物製劑治療;一旦產生併發症,影響外觀或為維護美好面貌可能須借助眼整形矯治手術。

★認識甲狀腺眼疾

1.成因: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因為錯誤攻擊甲狀腺或眼窩組織,如眼部肌肉、脂肪、眼皮等導致一連串發炎細胞反應,會影響眼睛功能及改變外貌。

2.好發:30至50歲女性,此族群女性的甲狀腺疾病發生率同樣高於男性。但較嚴重病患多為50歲以上,而且抽菸男性風險增加八倍。

3.外觀:眼外肌肥大造成眼球轉動受限,凸眼、兩眼不對稱、眼瞼閉合不全、結膜紅腫,視神經因受到壓損而傷害視力,面容像是怒目生氣,亦可能影影社交圈。

4.症狀:初期有乾眼、畏光、結膜充血、複視疊影、眼球疼痛及辨色力異常。中後期出現明顯凸眼、眼瞼攣縮、眼窩周圍水腫、斜視、角膜潰爛、壓迫性視神經病變及視野缺損,嚴重會出現視力下降惡化。

5.治療:雙管齊下先控制甲狀腺機能回復正常,同時治療甲狀腺眼病變。初期控制發炎減緩病情進展,須依病情定期抽檢甲狀腺功能。必要時應施予類固醇、放射性治療或生物製劑控制。

(資料來源: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

甲狀腺眼疾核磁共振影像。(取材自台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甲狀腺眼疾核磁共振影像。(取材自台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肌肉 癌症 併發症

上一則

一天十分鐘 退休樂齡族不怕腳無力 三式運動自養肌力

下一則

當兵染菸癮74歲老翁成功戒菸 國健署:長者吸菸死亡率增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