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舊金山周六清晨 史無前例發布龍捲風警報

川普點名「真實社群」主管、前眾議員 出任總統情報委員會主席

黑白集/替米酵菌酸改名 民眾就可安心了?

立委徐巧芯2日出示台北市衛生局3月24日到遠百信義A13寶林茶室採檢時的現場照片,那時廚房存有米酵菌酸毒素。(記者曾學仁/攝影)
立委徐巧芯2日出示台北市衛生局3月24日到遠百信義A13寶林茶室採檢時的現場照片,那時廚房存有米酵菌酸毒素。(記者曾學仁/攝影)

寶林茶室中毒案已逾半月,無辜民眾吃炒粿條送命,衛福部只找到致命「凶器」米酵菌酸,但對分泌毒素的凶手「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亞型」,卻遍查不到。王必勝說,餐廳環境採樣至少兩周後才知結果。怪的是,病原菌還沒找到,衛福部就急著要替米酵菌酸改名,說要拿掉「米」字,以免汙名化米食。

米食惹疑慮,是因真相不明。政府不對症下藥,卻忙著替毒素改名,這樣人們就能安心吃粿條嗎?

若非急診醫師率先提示米酵菌酸,加上彰基醫院有標準品,恐怕衛福部仍在盲查。但食藥署僅檢測病患檢體及不同批食材,卻未考量毒素是罕見病原菌在極特殊條件下產生,以致推測多於證據。還好有醫生提醒:驗不到米酵菌酸,未必代表沒有病原菌。官方因而又追查環境跡證,2日才在廚師手上查出米酵菌酸。衛福部如此不專業,難怪食安懸案不斷。

有專家隔空診斷:病原菌來自中國,側翼就鼓吹拒吃中國食物。但衛福部說,寶林食材原料來自韓泰,並無中國。另有專家稱,米酵菌酸是大陸譯名,其實與米無關,要求改名。但出事的粿條,不是米製品嗎?

官員茫無頭緒地檢測,若無法還原過程,就只是應付輿論,而非科學解答。衛福部高官只剩四十多天就下台,可別利用改名轉移重點,隱匿食安未爆彈。(轉載自聯合報)

檢測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葉望輝:美國新總統確定後 台灣應立刻提出軍購以示決心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