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南加野火失控 蔓延16平方哩 1200人撤離

研究:全美最適合養育家庭的城市在北加 有好學校、治安佳

新聞評論/亞運見證0.01秒感動 也讓兩岸融冰

黃玉霖(左)最後以輪子先壓線,是亞運經典時刻。(本報資料照片)
黃玉霖(左)最後以輪子先壓線,是亞運經典時刻。(本報資料照片)

2023杭州亞運昨日閉幕,中華隊共獲得19面金牌,不僅超越上屆雅加達亞運,更追平史上最佳成績。在中國大陸挾地主之優勢狂掃200金下,許多國家的金牌數大幅下滑,中華隊有此成績,誠屬豐收,足堪回報國人的關注、支持與期待。

亞運屬國際大型運動賽事,競賽項目除傳統的田徑、游泳、體操,籃、棒、足、排、網、羽、桌等球類,及柔道、拳擊、空手道、跆拳道等武術技擊類,還有拚腦力的橋藝與圍棋,本屆更新增電子競技、霹靂舞等年輕人熱愛的項目。中華代表隊選手頻頻在新穎賽事項目中展現不凡身手,令人驚喜。政府在倡導運動健身的同時,如何鼓勵新世代多元發展激發無限潛能,並藉此爭金奪銀為國爭光,皆攸關未來如何將有限資源極大化運用。

單論金牌,中華隊滑輪溜冰代表隊在本屆摘下7面金牌,是最大豐收。滑輪溜冰非屬台灣體育科系傳統項目,有此表現,讓人驚艷。此外,在拳擊、柔道、體操、圍棋、橋牌、網球、男籃3X3、輕艇、花式滑輪等項目,所獲之金牌也相當整齊,可謂百花爭放。未來如何延續並擴大戰果,仍有賴體壇及各單項主事者合力擘畫。

就選手個別表現而言,最讓台灣民眾津津樂道的,當屬男子滑輪溜冰3000公尺接力賽。最後一棒的黃玉霖,前日還在爭先賽被判失格,次日卻靠著「神之壓線」,以0.01秒逆轉南韓奪下金牌。如此振奮人心的「最後逆轉」不止一樁,楊俊瀚在男子200公尺短跑後來居上,也以0.01秒之差技壓亞運紀錄保持人摘銅。一路落後的男籃3X3在最後7秒逆轉奪金,空手道女選手谷筱霜在倒數5秒逆轉摘金,都表現出同樣拚搏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

體育之母的田徑,則是本屆亞運台灣代表團最遺憾的領域。台灣雖派出亞運史上最多的選手參賽,但許多選手在賽前受傷,導致部分選手未能完賽,或者成績與預期相差甚遠。這種情況,可能與選手們7月參加亞錦賽、8月出征世大運有關;亞運結束後,甚至還得帶傷參加10月底全運會。密集的出賽,不僅考驗選手的體能和教練的訓練計畫,也增加受傷風險。明年巴黎奧運在即,找出原因、記取教訓,應是當務之急。

這次中國大陸主辦杭州亞運,投注的資源相當可觀,成果也很豐碩。亞運54個競賽場館、31個訓練場館,均在賽前全面建成並通過驗收,賽事期間也罕聞選手抱怨場地不佳或因場地問題受傷。儘管有台灣網民狂酸對岸勒緊褲帶也要撐面子,但「基建狂魔」的表現確難挑剔。

以棒球為例,對岸一口氣在紹興蓋建了兩座緊緊相鄰的棒球場,並採納中華奧會建議重整人工草皮及隱形護網,使場館規格對齊國際和職棒標準,以便明年再迎接U─23世界盃棒球賽。對比之下,新竹棒球場花大錢卻問題重重,修整及重啟遙遙無期,則讓人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亞運也為陷於交流低谷的兩岸打破了不少沉悶氛圍。儘管新冠疫情已遠,但兩岸仍因政治因素阻滯民間交流,觀光團客的開放迄今仍深陷「互遞帶刺橄欖枝」的零和賽局。然而,亞運期間台方前往杭州的不僅是選手,還有大批親友團、媒體採訪團和熱心人士,「有賽事場館加油、沒賽事西湖暢遊」。遇上台灣選手與非地主國選手競技,大陸同胞都熱情加油打氣,情味濃厚。人民間的善意,豈是政治鬥氣的兩岸政府所能阻擋?

杭州亞運有驚奇、有感動,也有淚水與不甘,也讓人們看到兩岸融冰的一面。

杭州亞運 巴黎奧運 健身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柯文哲敗選 他批「錯失2大機會」:未來這些人很可憐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