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密西根州槍案共9傷 8歲童頭部中彈 嫌犯疑自殺亡

理財/想成為百萬富翁 要善用這3種帳戶

近萬緬甸孤軍後裔 難拿國籍淪邊緣人

滇緬地區孤軍或其後裔仍滯留當地,並未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圖為滇緬孤軍撤退過程。(圖:湯蕙禎辦公室提供)
滇緬地區孤軍或其後裔仍滯留當地,並未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圖為滇緬孤軍撤退過程。(圖:湯蕙禎辦公室提供)

中秋將屆,台灣卻有近萬名的緬甸孤軍後裔,空有國家認同卻取得國籍困難,難以與家人團聚外,更淪為社會邊緣人,缺乏工作機會,生病也沒有健保,疫情期間更連疫苗都沒得打,比失聯移工更艱辛。民進黨立委湯蕙禎近來以個案方式協助,在上個月已傳出有人成功取得居留證消息,僑界振奮之餘,仍盼政府能放寬現行標準,讓更多「亞細亞的孤兒」能落地深根。

早期華僑只要到台灣就可以拿身分證,但在1995年時已取消。馬政府後來在2009年再度以專案方式,開放具孤軍後裔身分的滯台僑生可申請國籍,由於文件準備不易,加上時效一刀切,仍有近萬名有機會符合資格者,成漏網之魚。有一對緬甸孤軍後裔姊弟,姊姊趕上專案,弟弟來不及,形成同一家人一人合法一人違法的怪異現象。

金三角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王根深說,孤軍後裔也是華人,把中華民國視為自己的祖國,卻無法被接受,問題糾葛幾十年,以前的政府沒有好好處理,現在台灣是一個民主開放的國家,希望能讓他們有立足之處。

移民署前署長謝立功表示,任內曾赴泰北美斯樂地區,當地僑胞對中華民國向心力之強,令人動容;但也不諱言,對於可能有非孤軍後裔,要魚目混珠要拿身分者仍要留意把關。現今若符合身分者人數達一定數量,建議可採跨部會,再另啟專案方式處理。

湯蕙禎表示,現行最可行的方式,是相關單位在認定上有更大彈性,諸如姊弟兩樣情的情況,就不該發生。

就地合法的專案關閉後,第一個在立委協助下取得居留身分的,是一位現年35歲的楊先生,他當初因為經濟太弱勢,連去申請一張難民證的錢都沒有,手頭什麼資料也沒,自然和當年專案無緣,這些年在台灣只能在慈濟擔任志工度日。

當了35年無國籍人士,楊先生終於落葉歸根,不時會到孤軍後裔陳情會現場,擔任翻譯志工,遇到幫過忙的人還會興奮分享,「現在我也是雙照人士了(居留證、駕照),之後還要去申請健保卡」。

但是有位80幾歲的老奶奶,因資料準備卡關至今無身分,只能以短期停留方式和台灣家人團聚,時間一到就得離境返回緬甸,再重新申請入境,周而復始幾十年。近來奶奶深感年事已高,能這樣飛來飛去的時間可能不多了。

緬甸 中華民國 健保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柯文哲敗選 他批「錯失2大機會」:未來這些人很可憐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