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杭特拜登申請非法持槍案重審 但很快就自行撤回

這些速食店推超值套餐 今夏有便宜可撿

72萬人因疫情中斷癌症篩檢 5.1萬人癌逝

去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1000多人,8成7為55歲以上族群;但接受公費4癌篩檢人數少了14%,約72萬人。(記者邱德祥/攝影)
去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1000多人,8成7為55歲以上族群;但接受公費4癌篩檢人數少了14%,約72萬人。(記者邱德祥/攝影)

衛福部公布2022年癌症(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為5萬1000多人,占總死亡人數4分之1,8成7為55歲以上族群,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相較於新冠疫情爆發前1年、2019年,去年接受4癌篩檢人數少了14%,約72萬人中斷篩檢,又以大腸癌和口腔癌下降幅度最大,這已反映在死亡數字,令人擔憂。

癌症連續第41年位居台人死因第1名,去年每10分7秒就有1人死於癌症,死亡時鐘比前年快了3秒鐘,累計5萬1927人死於腫瘤,等於每4名死亡人口中就有1人罹癌身亡。10大惡性腫瘤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

國健署統計,每100個糞便潛血反應檢查約發現7個陽性,每22個陽性個案就有1人大腸癌,但去年大腸癌篩檢較2019年減少13.5%。

台大醫學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表示,部分漏掉篩檢的病人癌症病程繼續進展,即使拉高今年篩檢率也沒有用了,預期未來罹癌人數及死亡人數均會增加,耗費更多醫療資源,屆時外科和腫瘤科病房可能人滿為患,也只能收拾殘局。

受疫情影響,公費癌篩中的口腔癌降幅最大,賈淑麗表示,因需目視口腔,在疫情期間無論民眾或醫師對此動作感到憂心,擔心染疫,因此,去年降幅高達5成。至於乳癌和子宮頸癌篩檢,去年分別也減少百分之2到9,所幸疫情趨緩後逐漸回穩,口腔癌和大腸癌回穩速度則較慢,令人擔憂。

癌症連續41年為台人第一死因,而肺癌死亡率排名第1,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桃園長庚醫院院長楊政達表示,肺癌初期難以早期發現,等到咳嗽不止,就醫檢查時,已是肺癌晚期;且肺癌易轉移,即使原發腫瘤僅1公分,癌細胞可能已隨著血液轉移到肝臟、骨骼、腎上腺等,「這是肺癌腫瘤特性,也是可怕的地方」。

楊政達表示,部分標靶藥物可有效治療肺癌,但會產生抗藥性,新藥雖陸續問世,卻沒有健保給付,藥價昂貴,病人無法負擔,只能回到傳統化學治療,這正是肺癌為國人癌症首要死因的關鍵。

此外,去年自殺排名第12,較前年下降1個名次,但15至24歲、65歲以上自殺死亡率都回到疫情前水平。去年有264名年輕人自殺死亡、1138名65歲以上長者自殺死亡;15到24歲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10.7人,65歲以上長者自殺死亡率達到每十萬人28.4人,分別較前年增加12.3%、2.9%。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說,已建立校園通報衛生局轉介流程,將引進澳洲「精神急救包」,明年提出更詳細的自殺原因分析報告,研擬解決方案。

陳亮妤表示,台灣年輕人自殺死亡率略低於美國、加拿大、紐西蘭,但比英國嚴重,可能與網路使用、家庭風險、精神共病有關。

癌症死亡時鐘快轉3秒 製表/元氣中心
癌症死亡時鐘快轉3秒 製表/元氣中心

癌症 腫瘤 篩檢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柯文哲敗選 他批「錯失2大機會」:未來這些人很可憐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