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拜登打算下令:每日越境達4000人時 關閉美墨邊境

又見船隻撞橋墩 德州一大橋交通中斷、漏油汙染

當選後兩岸關係如何?彭博地緣經濟分析師這樣解析侯、賴、柯

台灣選民將在1月13日投下神聖的一票,無論誰當選下任總統,都將牽動兩岸關係,及全球經濟和市場所面臨地緣政治風險的程度。(歐新社)
台灣選民將在1月13日投下神聖的一票,無論誰當選下任總統,都將牽動兩岸關係,及全球經濟和市場所面臨地緣政治風險的程度。(歐新社)

台灣選民將在13日投下神聖的一票,無論誰當選下任總統,都將牽動兩岸關係,及全球經濟和市場所面臨地緣政治風險的程度。考量到台灣是美中關係的主要潛在導火線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核心,事關重大。

彭博地緣經濟分析師威爾許(Jennifer Welch)和狄皮波(Gerad DiPippo)撰文指出,總統候選人辯論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台灣該如何與中國打交道,賴清德對北京當局的意圖保持戒心,強調要投資台灣國防,並加強與其他民主國家的關係,特別是美國。候友宜和柯文哲主張與中國展開務實的接觸,同時也要維護台灣的利益。而台灣的經濟和生活成本也是選民相當關心的問題。

這兩名分析師的預測是,賴清德將以些微差距勝選,意味著政策的連續性,但兩岸緊張局勢可能進一步升高,因為北京當局對賴清德深表懷疑。這不代表危機迫在眉睫,但美中台可能必須更努力來避免危機的發生。

在台灣簡單多數決的選舉機制下,賴清德的微弱領先優勢可能足以讓他獲勝。但在野黨支持者的策略性投票,也可能將他的對手推上台,從現階段的多數民調來看,最有機會的是侯友宜

賴清德一直設法將自己形容成一個保持政策連續性的參選人,承諾以負責任的方式管理兩岸關係。他去年8月過境美國時,採取了一種有意克制的方式,尋求展現他務實的一面。

但北京當局把賴清德視為分裂分子、麻煩製造者,代表若賴清德當選,中國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對台灣的壓力。短期內可能針對台灣出口中國的商品祭出更多經濟措施,以及在台海進行較多軍事活動。

侯友宜肩負一項艱鉅的任務,那就是將分裂的國民黨團結在一個他可以告訴選民的兩岸政策。國民黨在過去兩屆大選都以明顯劣勢落敗,主要原因是,它透過加強與中國接觸來穩定兩岸關係的傳統願景,已不再能吸引日益將中國視為威脅的選民。

侯友宜的兩岸政策基於「3D戰略」:Deterrence(嚇阻)、Dialogue(對話)與De-escalation(降低緊張)。如果侯友宜獲勝,北京可能減輕對台灣的施壓,至少暫時這麼做,為兩岸接觸留出空間。

至於柯文哲,容易犯下失言等錯誤,又缺乏選民基礎,降低了他當選的機率,但他的民調支持率一直出人意料地堅挺。除了對藍綠失望的中間選民之外,他可能會吸引那些原本會投票給民進黨的年輕選民,以及不支持侯友宜的國民黨選民。

他的兩岸政策建立在「五個互相」的前提之上,亦即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但中國政府或許不確定柯文哲的態度,假如他當選總統,可能緩和對台灣的施壓,至少暫時這麼做,以觀察柯文哲是否願意推進政治關係。

兩岸關係在2024年選舉中占據重要地位,但經濟問題對選民來說可能更為重要。鑒於兩岸在經濟上相互依存,兩岸和經濟問題在很多方面是交織在一起的。

所有候選人都提出了各種社會和經濟政策改革,旨在解決選民的擔憂,特別是年輕人的挫敗感。另一個爭論點是能源政策,民進黨的政策是關閉台灣剩餘的核電廠,把重心放在再生能源,賴清德延續了同樣的路線。侯友宜則認為台灣需要保留核能,否則將面臨嚴重的能源短缺。

▼可開啟影片字幕

影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一洲焦點

賴清德 侯友宜 柯文哲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柯文哲敗選 他批「錯失2大機會」:未來這些人很可憐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