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拜登能否連任 民主黨評估關鍵在「藍牆」3州

賀錦麗去年接受碧昂絲所贈1655元演唱會門票

新聞評論/輝能避險赴法投資 映照蔡政府抗中不智

輝能執行長楊思枏。(本報資料照片)
輝能執行長楊思枏。(本報資料照片)

在固態電池領先群雄的輝能科技,近日宣布在法國投資52億歐元(約1770億元台幣、57億美元),興建供應電動車用電池的超級工廠,法國總統馬克宏並親赴當地宣布此消息。路透報導,輝能執行長楊思枏說,董事會因為「政治因素」不想在台灣擴大太多產能,並說「我們不再是一家台灣公司」。此話如同一聲驚雷,引起全台震動。儘管輝能隨即澄清其原句是「我們不僅是一家台灣公司」,但它為避險而赴法投資,如照妖鏡般射穿了蔡政府抗中政策的不智。

位於桃園的輝能科技,許多人可能對它感到陌生,因為它並非股票上市公司,規模也不是太大。有趣的是,法國政府因欣賞其電池技術而極力提供優惠爭取它去設廠,馬克宏更親自歡迎;但在台灣,蔡政府相關官員,例如經濟部長王美花,均不曾造訪過這家公司。蔡政府力拚能源轉型,許多光電及風電公司因此風光無限;但對於極具淨零排碳技術的輝能,卻似乎從未眷顧。其中原因令人費解。

輝能最受矚目的產品是「固態鋰陶瓷電池」,以固態電解質取代液態電解液,克服鋰電池的不穩定性,即使撞擊、彎曲、切開電池,也不會產生火花爆炸,安全性極佳且充電效能優異。原本只是為資通產品或穿戴裝置而設計的電池,因技術卓越,而逐漸受到國外大企業及投資人青睞,因此進一步進軍最具潛力的電動車電池市場。2021年,輝能獲得3.2億美元的融資,背後資金來自丹豐資本、春華資本、軟銀中國基金等外資挹注;去年,又獲得賓士汽車母公司戴姆勒集團及南韓浦項制鐵的入股結盟。

路透報導,楊思枏說「輝能不再是一家台灣公司」,顯有出入。「不再」與「不僅」,雖只一字之差,涵意卻如同天淵。事實上,輝能去年才宣布投資台幣42億元(約1.4億美元)擴建桃園的工廠,將建置全球首座1-2GWh的固態鋰陶瓷超級工廠。然而,桃園廠的42億元增資,比起在法國敦克爾克的台幣1770億元投資,連後者的零頭都不到,根本是小巫見大巫。輝能選擇前往歐洲設廠,最主要的因素,正是蔡政府的抗中政策及美中兩強相爭,使得台海情勢變得極不穩定,台灣不再是令人安心的投資地點。

當政治形勢如此渾濁,主政者看起來又對經濟發展心不在焉,這正是令投資人感到不安的環境。這點,與股神巴菲特最近提出的警告:在中國威脅下,「台灣正成為危險的經商地方」,不謀而合。何況,輝能近幾年的資金主要都得力於外國資本的相助。對這些外資企業或金主而言,當然不願自己的資金被投放在安全堪虞的地方,移往海外設廠自是更佳選擇。尤其,歐盟法令已要求2035年起禁售燃油車,但歐洲電動車工業發展遲緩,與當地缺乏電動車電池產業有很大關係。這次,法國極力爭取輝能前往設廠,無非是希望它能彌補電池供應鏈中這脆弱的一環,為歐洲電動車發展增添技術動力。

輝能的全球布局,或許不必稱為「出走」,畢竟它仍根留台灣並擴大產能。然而,蔡政府對輝能的重要性漠視於前,事後卻只能在輝能「是不是台灣公司」一語上不斷擦脂抹粉,徒然暴露了自己的心虛。試想,這幾年若不是民進黨把兩岸關係搞得如此緊繃,如果不是蔡政府自甘扮演美國抗中的馬前卒,輝能這筆近台幣2000億元投資也許就能落在台灣,為台灣書寫新的電池產業奇蹟。遺憾的是,蔡政府的短視和執拗,平白使台灣錯過了機會。

投資 電動車 馬克宏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柯文哲敗選 他批「錯失2大機會」:未來這些人很可憐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