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理財/想成為百萬富翁 要善用這3種帳戶

父親節/不想送卡片、刮鬍刀 今年送禮來點特別的

新聞評論/錯誤能源政策比貪瀆可怕 賴清德有責任改變

蔡英文總統(左)、副總統賴清德(右二)。(記者劉學聖/攝影)
蔡英文總統(左)、副總統賴清德(右二)。(記者劉學聖/攝影)

今年4月15日,因3部機組故障,北台灣差一點出現無預警限電。與此同時,桃園市4月發生30多次停電,災情遍及各區。經濟部4月才大漲電價,但供電卻如此脆弱,核心癥結就在蔡總統的能源政策錯誤,一方面激進廢核,另方面宣稱可取代的綠能卻無法達標,以致8年來至少出現4次大停電,瀕於限電危機的情況更是不可勝數。

在供電打擺子的同時,台灣的減碳成績也每下愈況。去年底國際公布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再度位居末段班,排名再退4名,居全球倒數第七。蔡總統即將卸任,但她的能源轉型政策的一敗塗地已經歷歷在目,除了為台灣帶來供電不穩與不足的危機,減碳更是交出滿篇紅字,愧對地球。儘管如此,蔡總統和多名高官仍趕在卸任前去參加大綠能公司的剪綵典禮,企圖為自己的能源成績擦脂抹粉。但這臨去的背影,只留給民眾黯淡的前景,留給產業界深重的憂慮。

蔡總統8年前提出的能源轉型方案,企圖以綠能取代占比兩成的核電,要讓核能在2025年落日。日本2011年的福島核災,確實加速了全球反核的潮流;但近年在全球減碳的時間壓力下,加上能源價格高漲的壓迫,歐美及日韓等國紛紛重新肯定核能的優點和貢獻。歐洲最大的核能機組——芬蘭的奧爾基洛托核電廠3號機去年啟用,日本最大核電廠柏崎刈羽核電廠上月重新裝填燃料,準備今夏重啟。這些趨勢顯示,在發展綠能的同時,核電重新成為各國推動減碳的重要選項。

國際趨勢已經逆轉,但蔡政府仍堅拒調整能源政策。依蔡英文的計畫,明年底核三廠2號機除役後,台灣發電就只剩「火力」與「綠能」兩個選項;只要其中一項出了問題,就會發生跳電或大停電。以四一五危機為例,當天大潭的火力機組傍晚發生故障,入夜後太陽能光電歸零,風力發電的供電量也少到僅剩不到1%,只能全靠火力發電支撐。這不僅危及供電,還製造空汙傷害民眾健康,更加深台灣減碳不力的形象。

如果蔡總統的能源轉型只是短期陣痛,很快就能達成供電穩定和有效減碳,人們當然可以咬牙撐過。但現實是,我們的供電吃緊危機紓解遙遙無期,電價高漲則已無可逃避,更嚴重的是,無論2030年的減碳中期目標或2050年的淨零目標,台灣都難以達成,必將受到制裁,並影響產業競爭力。

所有問題的根源,並非台電執行面的問題,而是上位的政策方向偏差。近日,準總統賴清德倚重的企業家童子賢公開建議核二、核三延役,並剷平核一和核四,仿效芬蘭興建新型壓水式反應爐;如此一來,台灣不僅能達到減碳目標,平均電價也有機會下降30%。

童子賢的主張,仍有待進一步檢視,但方向基本上是正確的,符合當前國際社會在能源發展與減碳努力求取平衡的趨勢。簡言之,發展綠能與使用核能並不互斥,若能謹慎妥善地使用核能,不但能為提升綠能爭取到更多時間,也有助於達成減碳節能的目標。對台灣而言,多一個核能選項,即能分散能源供應風險。直白地說:當夜晚綠能供應不足時,若還有20%的核能,台灣供電一定會比現在更穩定。

蔡總統即將卸任,她曾對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說,2024年以後的能源政策已跟她無關。賴清德競選時曾說,若能解決核安與核廢問題,不會排除核能。錯誤的決策,比貪瀆還可怕;賴清德不必為蔡英文的政策背書,但他有責任做出改變。(轉載自聯合報社論)

減碳 綠能 賴清德

上一則

新聞眼/大陸惠台多箭齊發 看賴政府如何接招

下一則

馬文君率團 立委18日登太平島 3小時快閃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