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印度占星師預言第3次世界大戰 明天就知道他準不準

杭特拜登申請非法持槍案重審 但很快就自行撤回

新聞評論╱國造潛艦進入「深水區」 不能再毫無監管放水

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在移動往乾塢的過程中亮相。(本報資料照片)
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在移動往乾塢的過程中亮相。(本報資料照片)

賴政府的新部會首長陸續揭曉,但耗資500億(台幣,下同,約15.4億美元)仍在建造中的首艘國造潛艦(IDS)海鯤號,包括總經費超過2000億的7艘後續艦,未來由誰負責則尚未明朗。主導海鯤艦的國安會諮委黃曙光已宣布請辭,聲明充滿對外界質疑的不平;國防部長邱國正雖肯定其付出,卻也表示軍備專案需要督管,否則易生弊端。話中皮裡陽秋,引起諸多聯想。

國軍爭取潛艦之路,數十年來備極艱辛。2001年,小布希總統一度宣布出售八艘,但美國早已不生產柴電潛艦,所謂售台潛艦並無具體構型,只能粗略拼湊估價。美方後來對此也不積極,最後無疾而終。今天的IDS計畫始於馬政府,蔡政府續投鉅資製造,甚至超越體制而行。黃曙光歷任海軍司令、參謀總長及國安會諮委,一路負責潛艦業務,等於跳過國防部與海軍直接向總統負責。

近年亞洲自製潛艦國家不少,如南韓、新加坡、印尼等,皆與先進國家合作引進設計方案與施工技術。IDS缺乏重量級外商負責系統整合,能將船造出著實不易;但缺乏「導師」輔佐的IDS,註定要走更多冤枉路,產品「性價比」也比較低,這是台方先天不利的代價。

問題在,蔡政府政治性格強烈,推動造艦之餘,還要滿足大內宣及資源綁樁。IDS既是國防自主指標,即不能承認任何缺陷,只能全力宣揚成功,且貢獻都歸民進黨;他人不僅無功,甚至意圖掣肘唱衰。海鯤艦去年9月即邀請蔡總統風光主持「下水」,但因外商交貨延宕,不少關鍵裝備至今還無法裝上。海鯤身為試驗性質的原型艦,未採用鋰電池、消音瓦、拖曳聲納等新銳裝備;但不少側翼「專家」卻搶著放話,說海鯤近日就要服役,甚至誇稱它堪比美國最新的維吉尼亞級核潛艦。這完全是抓準社會大眾記憶短暫,對軍武科技一知半解,乘機大吹法螺。過度吹噓與強分敵我的作為,或可收割選票利益,卻使原屬全民共識的國防硬被加上藍綠黨爭的仇恨值。

因政權交替在即,外界對IDS案的關注也應轉移到後續量產。首先,須讓計畫執行團隊回歸「依法合規」的常態。先前黃曙光帶領專案小組讓海鯤艦從無到有,固有貢獻;但在「合法非正規」模式下,小組成員範圍多大,是否經商界的「盡職調查」以確保操守和口風牢靠,皆成了不可問的機密。海鯤艦建造後期,相關人士爭相對外放話,弊端已然浮現。面對未來金額更可觀的量產案,海軍應比照1980年代籌建二代艦做法,在司令部建立中將等級的「艦管室」,納編各領域幕僚,對案件進行整合與協調,並聘請強大的律師與會計師團隊,確保合約議定與執行過程順利。

由於IDS無明確模仿標的,在海鯤艦測試過程中,極可能發現比他國首艘潛艦更多的問題。因此驗收作業絕對不可馬虎,不能為讓新總統盡速剪綵,任意求快放水,縮短時程與項目。海鯤艦必須通過所有測試,確保潛在缺失與解決之道皆已發現,並調整設計,才能討論後續潛艦的合約框架。切勿為了選舉或政治宣傳,倉促投入量產作業。此外,立院已不再是橡皮圖章,賴政府對於後續IDS工程,應向國會與社會作一定程度的揭露和說明。諸如量產艦單價高達400億元以上的傳聞,也應適度解釋。

IDS是國軍歷來最大的自力建軍方案,後續量產能否回歸正軌,賴總統及新國防部長顧立雄都須從國家整體角度著想,而非一味宣傳,或藉機挑動黨同伐異。(轉載自聯合報社論)

國防部 小布希 新加坡

上一則

賴清德國宴菜色公布 融合台灣5大族群美食

下一則

柯文哲稱蔡提NCC人事 府:總統未提人選、政黨比例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