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智庫:美國高科技核能慘輸中國15年 「2關鍵」奠定中方領先地位

南加野火失控 蔓延16平方哩 1200人撤離

新聞評論/若侯柯皆自認領先 就全民調吧

藍白合進入最後攤牌關鍵期,前總統馬英九(右)拋出呼籲採全民調方式,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左)感謝馬英九前總統以前元首、前國民黨黨主席之尊,以國家未來與蒼生為念。(本報資料照片)
藍白合進入最後攤牌關鍵期,前總統馬英九(右)拋出呼籲採全民調方式,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左)感謝馬英九前總統以前元首、前國民黨黨主席之尊,以國家未來與蒼生為念。(本報資料照片)

藍白合斷線多日,看似已難成局,又難公開宣告破局。柯文哲近日拋出三份自做的民調,宣稱他在三個民調都勝過賴清德,侯友宜僅一份贏賴清德;平均起來,他贏侯友宜八個百分點。侯友宜則批評,該民調的加權有很大的誤差,此外,有多份民調顯示他的支持度領先。如果兩人都認為自己民調更勝一籌,那何不就交給全民調決定正副,勿再僵持於配對產生方式。

先前各機構所做的傳統民調,幾從未出現柯文哲「完勝」賴清德的情況;柯文哲在自己託做的民調,卻呈現他「一馬當先」的結果,似美好到難以置信。可見,民調的題目、取樣、進行方式、加權乃至委託單位的公正性,在在都可能影響調查的信度。試想,如果柯文哲認為這三個民調可信,那麼他何必苦苦等待「藍白合」,甚至跑去和郭台銘結盟;他一人單槍匹馬出征就能拿下江山,不是嗎?

對這三份奇異的民調,政壇多未太認真看待,人們更著重的是柯文哲拋出這些數字的「動機」。多數看法認為,其主要目的是要逼藍營在正副人選產生方式上讓步,放棄加計日本模式或德國模式的作法,以他為尊。在最後談判階段,柯文哲採取這種突襲手段,確實讓藍營感到不受尊重,也加重死忠的不滿。在柯的三份民調中皆居「落後」的賴清德,也說柯文哲顯然是想藉民調先發制人,驅動棄保。

正在談合作的兩黨,如此耍小心機突襲,確實會增加彼此合作的心結與難度,柯文哲也要小心其迴力鏢效應。但無論如何,如果藍白合的目標沒變,呼應多數民眾民主心聲的初衷猶存,共同締造政黨輪替的意志未改,兩黨仍應利用有限的時間加緊協商,促成合作。以目前的情勢看,既然侯友宜和柯文哲皆自稱「民調領先」,那何不就交給民調一決高下?重要的是,藍白兩黨必須攜手合作,才能下架民進黨,至於技術性問題則不應當成最大障礙。

前總統馬英九昨天由其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代表,公開呼籲藍白雙方採「全民調」,也正是著眼於此。第一,距大選登記僅剩十天,時間十分緊迫,眼下看不到其他替代辦法;第二,藍白一定要合,才有足夠的勝算;第三,要號召雙方支持者合作,必須有一個公開的機制說服他們。

馬英九的憂心,人們可以理解,他呼籲也是必要的。最近藍白合協商不順,藍營不少人對於柯文哲意圖「以小搏大」、又處處耍弄心機,感到極為不滿。也因此,黨內「走自己的路」的聲音高漲,覺得不如自己奮力一搏,選情也未必太差。然而,放棄藍白合即形同放棄再度參與執政的機會,其後續效應不僅影響立委選情,甚至影響未來整個黨和國家的發展。因此,輕言放棄合作,不僅是不智的,也是不負責任的。如果侯柯兩人民調互有領先,那何不交由全民調來決定?就算綠營可能從中意圖影響民調,但不論他們刻意選擇支持柯或支持侯,都一樣能促成侯柯配,不是嗎?

比較重要的是,在協商民調運作方式時,藍白兩黨必須就未來「聯合政府」及「組閣權」的運作談出基本框架和原則。如此,才能確保無論哪方為正,另一方都能有相稱於其政黨實力的執政權。否則,若依目前的政治運作模式,若淪為「贏者全拿」;這樣的風險,對國民黨而言,就是絕對無法接受的事。

藍白能否合作,關鍵在於雙方主事者對自己的政黨和政治使命有多少承擔的氣魄。要搞砸藍白合很容易,但要促成此事,則要有絕大的擔當和智慧。

民調 柯文哲 賴清德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柯文哲敗選 他批「錯失2大機會」:未來這些人很可憐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