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旭日賴vs.餘暉蔡 權力洗牌+矛盾升級

重用黨內政敵,是蔡英文總統最為人所知的政治哲學,這也讓「蔡蘇關係」與「蔡賴關係」始終充滿著微妙氛圍。隨著賴清德接掌黨機器,蔡賴關係的矛盾,不再只是兩人之間的個人矛盾,將進一步升級為體制的矛盾,黨內「兩個太陽」的討論,未來勢必如影隨形。
蔡賴之間「兩個太陽」的說法並非第一次出現。2016年底,總統府祕書長懸缺多時,蔡總統邀請即將第二任期屆滿的台南市長賴清德北上擔任府秘或副閣揆,卻遭賴清德推辭,直到2017年8月賴清德首肯擔任閣揆,支持度更一度超車蔡英文,民進黨內遂有「兩個太陽」的說法傳播開來。
蔡賴之間「兩個太陽」討論又起,但政治情勢卻卻和當年大不相同。賴清德已是普遍認為的下屆總統候選人,又掌握了黨機器,儼然綠營新共主,是旭日東升的太陽;蔡英文則到了任期尾聲,面臨權力更迭之際的跛腳保衛戰,曾經的黨內一把手,如今已是夕陽餘暉。
所謂體制上的矛盾,最直接的影響是正副總統體制關係的生變。在憲政架構中,副總統並沒有實權,但黨主席手握提名權,是個實權角色;當總統身邊的副手,成為了總統的執政黨主席,關於要黨領政,還是黨隨政,在實務運作上無疑充滿尷尬與扞格。
隨著賴清德勢力崛起,民進黨內派系合縱連橫洗牌,蔡蘇關係也進入新篇章。過去幾年在黨內扮演中堅力量的「新蘇結盟」,基於蔡總統避免跛腳,可預期將轉向為「英蘇同盟」,一同扮演制衡賴角色。近期新系立委無論檯面上、私下的發言,都出現劍指蘇貞昌的味道,即是過去聞所未聞之事。
蔡賴蘇三人在政壇縱橫多年,彼此有過競爭,亦有策略性合作,恰巧應證了那句名言,「政治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