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說財經/就業市場積重難返 美元貶勢難擋?

美元今年的頹勢,華爾街預計這種情況到明年也不會有很快或很大的轉變。
自3月創下歷期高點之後,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貶值近12%。12月初當周,美元匯率創下2018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前一次美元出現這種幅度的下跌是在2017年。
策略分析師指出,美元匯率下滑可以由幾個因素來解釋:
相信全球即將復甦。當美國和全球經濟表現強勁時,作為避險功能的美元往往會貶值。目前,即使全球許多地方新冠病毒(Covid-19)的感染病例持續增加,但投資人對安全有效的疫苗即將到來充滿信心;他們預計到2021年中時,接種疫苗將會十分活躍。
中央銀行政策。聯準會(Fed)已明確表示將繼續維持低利率,並在必要的時間內繼續印鈔寬鬆貨幣以刺激美國經濟。這鼓舞了人們對復甦方向的信心,滿足了所謂「再通膨」(reflation)的預期。同時它也將投資人誘往其他地方以尋求回報,在這種供應充足時期更加衝擊美元需求。
即將到來的拜登時代。瑞銀全球財富管理投資長馬克·海夫勒(Mark Haefele)表示,近年來關稅推動美元走強。針對中國等國家出口產品的罰款加劇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讓投資人爭相搶進安全保險的投資工具。但在與中國等國家的爭端中,總統當選人拜登可能更依賴其他工具而非稅。海夫勒說,這對全球成長是有利的,但對美元不利。
美元貶值不一定是一件壞事。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歐洲貨幣策略主管魯伯爾丁(Ned Rumpeltin)指出,事實上,這可能反而對經濟復甦有利。
他指出,當美元疲軟時,將有助於刺激對美國出口的需求。它還緩解了金融狀況,有助提振持有美元計價債務的新興市場,並提高對商品的需求,因為原油等產品對外國買家而言相對便宜。
美元走貶的另一個影響,在於歐元等其他貨幣也迅速升值。中央銀行將需要將其視為潛在的不穩定因素進行監控。
自4月初以來,歐元兌美元匯率已上漲約10%。德意志銀行預測,到2021年底,歐元將從1歐元兌1.21美元升至1.30美元。
但德意志銀行分析師薩拉維洛斯(George Saravelos)最近告訴客戶,歐洲央行對歐元的升勢無能為力。
薩拉維洛斯在研究報告中說:「這是在全球重新定價再通膨的推動下,美元全面走弱的形勢。」
此外,市場也評估一個可能再現的景象:美國很快就會再度流失工作崗位。
隨著新冠疫情加劇,美國就業市場復甦面臨停滯的風險。
勞工部12月4日公布統計,11月美國僅新增24.5萬個工作崗位,這是自4月就業市場崩壞以來的最低招聘速度。較10月新增61萬個職位相比顯著放緩。
市場認為,這份令人沮喪的就業報告令人擔心,美國可能會在疫苗開始廣泛接種之前就開始每月減少工作機會。
前歐巴馬經濟顧問佛曼(Jason Furman)指出:「經濟只會在變得較好之前變得更糟。」「找到工作的人數很快就會在12月和1月減少。」
即使經濟學者並不預期會出現像春季那樣的大規模裁員,但考量到美國自2月以來仍裁減了近1000萬個工作崗位,因此勞動市場的任何進一步動盪都會令人擔憂。
佛曼說:「疫苗將會在2021年為經濟帶來很大幫助,但在此之前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經濟重新復甦之前還會面臨更多挑戰。」
經濟動能的迅速喪失對華盛頓造成沉重壓力,就另一輪紓困支出方案達成協議的呼聲甚囂塵上。國會議員間已經醞釀了好幾個月的折衝,但12月初提出的跨黨派共識9080億元的一籃子計畫有助重啟討論。
安聯投資管理(Allianz Investment Management)資深投資策略師雷普利(Charlie Ripley)表示:「11月就業報告就議員們意識到必須採取更多財政紓困措施,以彌合經濟中的產出缺口,直到疫苗全面接種為止。」「再繼續爭執不休下去,這個產出缺口就可能越大。」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