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關稅大戰與停滯性通膨
川普對加拿大、墨西哥課徵了25%的進口關稅;對中國又前後加碼20%,股市的不確定性陡然飆升。這正是96年前惡名昭彰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 Smoot-Hawley Tariff Act ) 的翻版,也是導致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之一。
川普關稅真的會收效嗎?答案早就寫在經濟學原理中的彈性理論了:如果被課稅的產品沒有或只有少數的替代品(需求對價格缺乏彈性),大部份的關稅將由美國的消費者買單。如川普第一任及拜登總統對中國徵收的25%關稅,其效果在壹圓店(Dollar Store ) 裡就顯露無遺了:價格從$1 上升到$1.25,完全由美國消費者承擔,因為消費者很難找到替代品,只好自己吸收。
關稅一般是依據價格彈性的大小,由生產者及消費者各分擔一部份。台灣出口到美國的高端晶片,因為沒有其他可以替代的產品,即使美國課徵100%的關稅也能毫髮無傷。把台積電搬到美國設廠,以避川普的100%的關稅,從經濟學上來看,是一個愚公移山似的決定。
美國個人電腦市場基本上只有美國的HP及中國的Lenovo兩家。川普的關稅多少會影響Lenovo在美國的銷售。但是Lenovo 普遍受到專業人士青睞(功能性及電池較優)而HP較為學生及初學者喜愛(設計精美但功能性較差)。它們各有自己的顧客群,因此20%的關稅對中國進口的電腦影響有限。加拿大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在價格和技術上沒有絕對的優勢(原油及石油產品),川普的關稅必然會使加拿大的經濟受創,自己也會損兵折將。關稅會使墨西哥冬天輸入美國的蔬菜水果價格會大幅上升:關稅導致通膨是自古不變的法則。
96年前的那場關稅大戰使美歐的貿易額下降了2/3,社會上一片淒風苦雨,再加上當時生產過剩,引發了史上死亡人數最高(八千萬人)的二次世界大戰。如今的情勢也是生產過剩,川普的關稅正是一條危險的導火線。25%關稅不會造成世界大亂,但接之而來的相互報復,必然會使各國陷入惡性循環的停滯性通膨(通膨加衰退)。
川普的好鬥個性與中國一定奉陪到底,是賽局理論中的大忌。大數學家納許(J.Nash Jr.) 證明了每個賽局至少都有一個理性的解答:理性的決策者必能找到一個納許均衡,不會有魚死網破的結局。即使洽商無效,可以敦親睦鄰另起爐灶,與歐、亞、非合作,成立一個把美國排除在外的低關稅同盟,我們當拭目以待。在另一輪新的關稅來到之前,提早購買耐久商品(洗衣器、換屋頂等),遠離股市(放空除外),購入黃金以求自保,理性必定會勝利。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