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7大儲蓄方法 提升支付房貸能力

雷雨襲休士頓4死、逾86萬戶停電 市長籲「勿出門上班」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召開與媒體的挑戰

新聞媒體在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要,政黨、企業都想要掌握媒體,保護自己、攻擊別人,假新聞流竄,助長政治與社會的不安,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新形態的媒體紛紛躍上舞臺,傳統新聞媒體似乎面對無可逆轉衰亡的命運,對媒體人來說,憂喜參半,心情矛盾。

新聞媒體要面臨的問題,還包括:ChatGPT在全球掀起革命,究竟人工智慧對新聞媒體而言是殺手還是助力?受到新聞消費模式的轉變衝擊的編輯室,如何推動數位轉型,創造與時俱進的新聞產製流程與使用體驗?還有此刻地緣政治挑戰,比以前任何時代都要更為嚴峻,新聞媒體又要如何回歸基本,提供讀者更好的內容?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World News Media Congress)將於6月28至30日在臺北登場,包括紐約時報總編輯、Google新聞副總裁、讀賣新聞總編輯等,來自57國逾900名媒體編輯和媒體高層齊聚一堂,彼此交流、並商討以上挑戰的因應之道。

此次年會是睽違十年、重返亞洲舉辦,而且首度由台灣爭取到主辦權。由世界新聞出版協會(WAN-IFRA)與本報的姊妹報聯合報系共同舉辦。WAN-IFRA會員來自120多個國家新聞主管人員、3000多家公司,是目前最具影響力及最多會員數的國際新聞媒體組織。包括聯合報系、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彭博、衛報、金融時報、朝日新聞、法國世界報、Google、Meta等媒體及科技公司都是會員。

目前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是二次戰後最嚴重的地緣政治衝突,當然是會中媒體討論的重點,但台海情勢也是矚目焦點,國際媒體不遠千里而來,都希望能夠親眼目睹台灣的情況,開幕首日特別安排「台灣及鄰國的地緣政治挑戰」圓桌論壇,就是希望以亞洲觀點與角度,讓與會者能夠理解亞太局勢。

此刻媒體受眾已是全球化,不再有語言障礙,單純迎合民族主義的情緒不可能持續,譬如在烏克蘭戰爭中,俄羅斯民眾不可能只聽俄媒的宣傳;同樣地,西方媒體也必須參考不同消息來源,例如北溪管線被炸,基於不同動機,就有不同研判,很難一手遮天,完全聽信一方。

其次,AI新科技帶來的風險與創新轉機,對新聞產業造成正負都有的衝擊,也是各國媒體關注焦點;AI讓製造假新聞變得更容易,網路充斥更多真假難辨的訊息;尤其是台灣、美國與其他國家都將面臨總統大選,假新聞容易左右選情,新聞媒體如何防堵假新聞,有許多實驗與實踐,將在會中分享。

當然人工智慧不見得都是負面的,譬如瑞典研發將文字新聞摘錄,並轉成使用者更容易理解的語音報導,但是許多人都從負面思考,擔心記者工作會被取代,還擔心如果使用者無法信任眼前的資訊,沒有人願意為高品質新聞付費,新聞產業將陷入品質低落的惡性循環。

在編輯室轉型方面,雖然大家都說報紙紙本已死,但是金融時報來說,卻並不是這回事,以FT周末版(FT Weekend)為例,訂戶逆勢增加,因為FT的讀者都是商界、政界、律師等白領人士,這些讀者平日因工作需要,使用行動載具看新聞,但周末只想放鬆,去咖啡廳悠閒看報,閱讀人物專訪、文化或娛樂等軟性卻深入的內容,這些用戶的深層需要,是印刷品的理想未來。

但與此同時,傳統新聞媒體也呼應讀者的需求,開發數位付費訂閱;聯合報推出數位訂閱制產品不到三年,今年參加世界新聞出版協會(WAN-IFRA)亞洲大賽,WAN-IFRA日前公布,聯合報數位版參賽作品,是今年「最佳訂閱制計畫」的全球TOP 5,以亞洲冠軍資格晉級世界賽。

在媒體力求生存的同時,外部機制同等重要,「新聞不是免費的」,唯有重視內容價值才能改善媒體環境、推動正向成長。澳洲是全球第一個立法規範新聞議價,要求數位平台為刊登澳洲產製的新聞內容付費,現在澳媒每年分享超過1.5億美元收入,這些資金用以支持新聞業成長及永續發展,許多國家都考慮仿效。

媒體是現代多元社會的重要一環,但是現在卻成為許多人批評責難的目標,作為媒體的一分子,我們深知反省的重要,也希望藉著公開討論這些問題,能夠迎向挑戰,自我改進。

澳洲 紐約時報 人工智慧

上一則

一洲焦點/拜登拿獨裁者比喻習近平、杭特重罪輕罰、獵狐首定罪

下一則

一洲焦點/兵變證明普亭師出無名、最高法院重要裁決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