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強冷經濟熱 美中2022年貿易量將破最高紀錄

截至去年11月的美國官方數據顯示,美、中兩國貿易額2022年即將打破以往紀錄,意味華府的國家安全說詞雖然升溫,外界擔憂兩國「脫鉤」,但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的貿易聯繫依然強勁。
彭博(Bloomberg)通訊社17日報導,美國官方進出口數據要到2月7日才出爐,但到2022年11月數據已指出,去年美中貿易量會來到史上新高,至少接近最高;北京剛公布全年數據,指出貿易量創紀錄,約7600億美元。
但兩國貿易出現一些警訊,趨近年底時減少,美國的進口需求冷卻,中國的新冠疫情管理吃力;另外,貿易數據尚未經通膨調整,意味金額雖較高,不代表運輸來往的貨物增加。
兩大經濟體交纏很深
只是目前對中強硬,幾乎是民主、共和兩黨在華府唯一的共識,所以貿易金額依然如此之大叫人吃驚,足證就算美國打算遏止中國的進展、北京想反制華府的全球影響力,兩大經濟體交纏依然很深。
美中最近有些正面交往跡象,例如拜登總統去年11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晤面,還計畫更多高層溝通,如安排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今年訪中,但兩國歧異無法輕易化解,包括中國對台灣及南海的立場,華府強硬限制北京取得關鍵半導體的管道。
北京也有類似算盤;中國經濟成長走出口導向,對提升生活水準及國家安定仍十分關鍵。
正因如此,兩國貿易在前總統川普祭出關稅制裁,依然存活下來;「川規拜隨」,拜登政府還推動一系列旨在限制中國研發先進半導體的措施。國會也通過立法,議員們表示,法條宗旨在制裁中國侵犯人權,另提振美國製造業。
兩大國最終難免碰撞
創投專家伯恩斯(Mike Burns)指出,美中爭奪的是科技優越地位;不必然意味兩國貿易裂隙要加大,原因在兩國的目標不同,美國要取得科技領導權,中國追求科技自主,並不相互排斥。
但伯恩斯指出,最終兩國仍有走上碰撞之虞,美國必須小心,在捍衛領導權同時,不要因為消滅中國追求半導體自主的能力,讓中國出現生死危機。近些年的政治緊張升高,對固定資本的流動影響更大,而非貿易。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