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拜登移民改革不躁進 從加速庇護審查做起

紐約時報導,拜登政府經過長達數月辯論,已開始著手解決一小部分的移民問題:確認哪些人符合向美國申請庇護的資格。拜登政府的目標是讓庇護申請的手續加速處理,讓處理案件的移民官員有權決定哪些人可以留在美國,哪些人將被遞解離境。
早在無證客被共和黨州長出動專機載到麻州知名度假勝地瑪莎葡萄園(Martha's Vineyard)釋放之前,主管邊境問題的拜登政府官員其實已經決定,美國應有一套更為健全的庇護制度。
受到全球移民趨勢影響,過去幾年來外籍人士不斷朝美國南部邊境前進,其中許多人是為了逃避生活不安穩、遭受迫害、戰爭、饑荒或經濟困境而遠走他鄉。在美墨邊境遭到逮捕的無證移民人數因此創下新高,一年當中突破200萬人次。
來自委內瑞拉、古巴、尼加拉瓜的民眾,為了到美國追求工作機會鋌而走險。拜登上台後主張不拆散無證移民家庭、不宜在美墨邊境逐牆、不逼迫申請庇護者回到墨西哥等待等立場,也讓非法入境人潮因此增加。
然而,拜登與兩黨國會議員迄今困擾的核心問題仍是,已進入美國的無證客該如何處理。
據報導,根據初步規畫,無證客向美國提出庇護申請的21天至45天之間便可接受面試,完成面試的兩周到五周之間,便將知道去留結果。相較之下,現行移民法院制度裡,等候時間經常耗時數年。
紐約時報分析,拜登政府研議中的新規並不解決其他國家的社會、經濟等問題,也不會針對負荷沉重的非庇護移民制度尋求改進之道。申請庇護卻遭駁回者能否迅速遭到遞解,各種挑戰將持續存在。
不過,研議方案的支持者認為,計畫內容反映了移民制度基本思想的重新改造,過去幾任政府則大多把重點放在增設移民法官而已。
國土安全部長梅奧卡斯(Alejandro Mayorkas)說:「我們正在為處理庇護申請的新措施打基礎。」
根據規定,申請庇護遭拒的外籍人士應迅速遞解出境,但實際狀況並非如此。梅奧卡斯說,沿用已久的庇護程序其實是一套「破損的制度」。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