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遭奧客潑咖啡、吐口水…辣妹店員抄榔頭狠砸擋風玻璃 網一面倒狂讚

密西根州槍案共9傷 8歲童頭部中彈 嫌犯疑自殺亡

華郵:習近平利用西方抗中強化民族主義 對中共有利、對國家無益

華盛頓郵報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面對內憂外患、危機四伏,其政府利用西方共識抗中強化民族主義,這對中國共產黨有利,但對國家無益。

華郵作家沙魯爾(Ishaan Tharoor)在5日刊出的專欄分析指出,對外,習近平面對西方國家反對北京的強烈共識,以及地區強權與鄰國的摩擦衝突升溫;對內,習近平正處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中國飛速成長的經濟已趨緩,新冠肺炎疫情後的短期刺激要素消失。

分析師指出,深層的結構性問題正破壞中國未來的前景。

習近平及其黨派正努力應對伴隨經濟成熟而來的新挑戰,中國人口正在萎縮、老化,高齡勞動者的生產力遭受質疑;此外,青年失業率達驚人,致使北京當局今夏暫停公布相關數據。

中國經濟一度被視為全球新引擎,且仍對全球貿易舉足輕重,但不景氣正瀰漫中國,而生在經濟榮景的年輕世代已不再樂觀。

中國一黨治國,無法重現當年引領中國擺脫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基礎建設與房地產計畫,這兩項經濟刺激讓習近平及其盟友得以拿中國模式說嘴,並自視較遭受金融危機打擊的西方民主國家更優越。

但在金融危機15年後,現金吃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嚴格避疫封鎖造成的傷害仍存,中國過熱的房地產債台高築,大型開發商遊走在崩潰邊緣。 

習近平的獨裁政策使情況惡化,長期觀察中國事務的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資深研究員強森(Ian Johnson)表示,「北京政府追求全面控制,導致中國成長放緩,不滿情緒浮現」。

中國現況也在世界舞台造成漣漪,華郵記者林區(David Lynch)認為,「中國經濟成長走緩,凸顯中國的國際形象轉變」。

林區指出,「中國廣大的國內市場多年來以龐大收益吸引國際企業,(中國經濟)看似肯定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世界最大經濟體」,但相較30年前的榮景,中國如今前景黯淡。

華郵指出,中國經濟不復以往,市場也有所變化,但習近平持續施加強硬的民族主義,進行肅清與鎮壓;中國科技業近年損失數千億美元,技術官僚換成習家兵,國營企業高層被迫研究習思想,藉此向毛主義致敬。

習近平 北京 華郵

上一則

川普爭取延審失敗 涉推翻大選案 明年「超級星期二」前開審

下一則

多州選務官搬第14修正案:川普無權參選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