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洋漁隊「過度撈捕、如海上民兵」 成美中衝突新熱點

過去一年以來,拜登政府擴大執行其印太政策,加強取締遠洋漁業的非法作為;專家警告說,在美中關係跌到數十年來的低谷之際,漁業越來越可能演為兩大軍事強權關係緊張的尖銳焦點。
金融時報22日自南韓首爾報導指出,從太平洋、南極海岸到非洲沿岸,中國遠洋漁船隊成為美中衝突的新熱點;報導也指出,美國也在南中國海取締中國漁船非法捕魚以及「灰色地帶」作業。
報導指出,中國遠洋漁船規模約1萬艘,和捕撈量一樣,遠遠超過其他國家,都位居第一,卻因盜捕遭受危害魚種、虐待勞工,廣受保育及人權團體批評。
美國外交政策智庫「太平洋論壇」中國事務專家范麗莎(Elizabeth Freund Larus)說,華府已認定,中國漁船「非法、不被報導、不受規範」的捕撈作業是「國安憂慮」事件。
她說,中國船隊在全球導致魚源枯竭,剝奪沿岸人民重要的食物來源,更讓華府困擾的是,中國遠洋漁船兼具商業、軍事雙重用途,以海上民兵的姿態,支援中國海軍、海警與海岸巡防部隊。
大方補貼遠洋船隊的北京否認上述說法。中國外交部告訴金融時報,中國是「負責任的國家」,絕對不容非法捕撈,有關中國破壞海洋環境或虐待勞工的說法,都「非事實」,把漁船形容成準軍事單位,更是美國出於「不可告人的動機」的說詞。
美國、日本、澳洲和印度去年啟動護漁行動,運用衛星資料,幫助太平洋地區的國家追蹤中國漁船的非法捕撈及海上民兵作業。去年12月,美國制裁了中國兩大遠洋漁業公司。美國海巡部隊也和太平洋島國合作,維持遠洋漁業秩序。
國際戰略研究所亞洲軍事現代化專家拉克斯馬納(Evan Laksmana)說,中國運用海防民兵與漁船,配合海巡部隊占領南中國海各島礁,將島礁軍事化,論者稱為「灰色地帶」作業,提高了其他國家強力反應的風險。
他警告說,中國船隊陣容寵大,提高了各國海軍與海巡艦艇海上衝突的機率,「這不就是國與國之間的武裝衝突?」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