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人工智慧領導戰 亞馬遜40億投資Anthropic對戰微軟OpenAI

技術來自寧德時代 福特宣布暫停興建35億密西根電池廠

《即時短評》俄國入侵烏克蘭 都怪戈巴契夫?

1991年7月,時任蘇聯總統的戈巴契夫(右)與美國總統老布希(左)在莫斯科峰會。(路透)
1991年7月,時任蘇聯總統的戈巴契夫(右)與美國總統老布希(左)在莫斯科峰會。(路透)

蘇聯(USSP)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總統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 )91歲高齡過世,勾起不少回憶。更合適的作法也許是,將戈氏的過世放在現今的國際政治權力架構下來觀察省思。

影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一洲焦點

1990年2月,美國國務卿貝克(James Baker)、西德總理柯爾(Helmut Kohl)與外長根舍(Hans-Dietrich Genscher)接連與戈巴契夫會談。貝克試探性首次對戈巴契夫提及「北約不東擴」的主張,希望交換蘇聯從東德全面撤軍,並且促成東西德的統一,貝克甚至承諾北約「一吋也不東擴」。

結果是北約從1996年起開始東擴,迄今已五度東擴,眼看就要到俄國家門口(烏克蘭)了,俄國總統普亭終於按捺不住,今年2月24日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到現在已超過半年。

西方近年來出現許多翻案文章,包括宣稱「北約不東擴」的承諾係建立在兩德統一的前提上,戈巴契夫當時不置可否,也沒有白紙黑字。所以從「不東擴一吋」到東擴到「距離俄國門口僅一吋」,沒有背信的問題,也怨不得人。

其實,根據歷史經驗,就算有白紙黑字,要片面毀約還不是就毀約了?現在追究戈巴契夫當時太天真或者西方太狡詐,意義不大。有需要時,美國可以承諾北約不東擴。沒需要時,就推說加入北約與否是各國的主權決定。那當年承諾北約不東擴,不就是抹煞各國的主權了?

戈巴契夫提議成立Common House of Europe,將俄羅斯放在「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的集體安全架構下,也能兼顧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安全,堪稱是兩全其美之計。唯一也是最大的問題是:這犯了華府的大忌,認為戈巴契夫的概念將進一步整合歐俄、離間美歐,所以萬萬不可行。俄國入侵烏克蘭後,供應歐陸的天然氣和石油斷鏈,歐俄的能源一體化也破局,歐俄要整合難上加難。

俄國 烏克蘭 戈巴契夫

上一則

波士頓市長吳弭談歧視 亞裔要先達到「改變的轉捩點」

下一則

參議員激烈戰區 共和黨募款遠落後民主黨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