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前兩年通過的兩項有關老人中心的399-B以及411-A號市級法案,皆由前華埠市議員及市議會老人委員會主席陳倩雯提出,並由時任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簽署成法,一項要求市老人局加強對其撥款的老人中心監管,每年公布這些機構活動、預算及支出報告,另一項則把老人中心及日間中心後廚及食品供應安全,列入市衛生局安全檢查。…《閱讀全文》
日間中心屬於長期照護的一種,意在為行動不便、需要長期照護、有至少一至二項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無法自理的老人提供服務,自然也照顧帕金森或失智者等長照特殊老人的需求,但在現行管理及人員的配備下,很少有特殊照顧需要的老人的親屬,放心地將老人送至日間中心,偷得浮生半日閒。
從各種渠道、懷抱各種目的來到紐約華社的老人,拉動著華裔人口結構中的長者比例。根據亞美聯盟(Asian American Federation)2022年8月統計,同其他亞裔族群相比,華裔老人的數量在紐約市亞裔老人群體中占比最高(15.6%);而隨著18歲至64歲、青年和中年華裔人口比率的下降(3.3%),老年人的占比也在紐約市華裔總人口中逐步增加了2.9%。…《閱讀全文》
保護女性移民家庭護工的維權運動組織「Ain't I a Woman?!」指出,24小時輪班工作制的受害者主要為少數族裔、移民和女性;加上紐約州的大部分家庭護工計畫是由醫療補助計畫資助,對象為低收入群體,資金由州府和聯邦共同支付,所以不合理的規定違反1964年的「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 of 1964),禁止任何聯邦援助的項目和活動中有歧視。…《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