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沒有逆襲 不談姐弟戀 孫儷「蠻好的人生」打破套路笑看困境

中國都市劇「蠻好的人生」由孫儷、董子健主演,導演汪俊將鏡頭對準上海弄堂走出的金牌保險員「胡曼黎」,以海派文化為底色,講述了一場關於「跌倒後如何爬起來」的人生寓言。
「海派文化」:從地標到角色靈魂
「蠻好的人生」以保險行業為切口,重點不在職場博弈,而是透過一張張保單串聯起獨居老人的醫療困境、單親媽媽的教育焦慮、中年夫妻的理財危機,最終落點於「人與人之間的羈絆」。
這種創作轉向與汪俊的「以小見大」理念不謀而合。「蠻好的人生」中,胡曼黎的保險銷售身分成為觀察社會的萬花筒:她穿梭於摩天大樓與石庫門弄堂之間,用滬語俚語拉近與客戶的距離,既展現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特質,也透過保單背後的故事折射當代社會的集體思考。
「蠻好的人生」是一部典型「海派文化」作品,劇中充斥著上海東方明珠、外灘、和平飯店等標誌性城市符號,不少演員都使用滬語台詞呈現煙火氣。
導演汪俊表示,這種「城市影像」的創作野心,超越了簡單的背景堆砌——透過方言運用、生活細節與人物性格的三重互文,讓上海成為「無形的主角」。例如,胡曼黎的滬語台詞設計極具匠心:面對老客戶時,她用俚語展現「活絡腦子」;情緒爆發時,方言成為情感宣洩的天然載體。這種語言策略不僅強化角色真實感,更隱喻著上海的文化基因。
輕喜劇:複雜人性用溫暖化解
此外,與傳統職場劇的「開掛式逆襲」不同,「蠻好的人生」選擇了一條更貼近普通人的成長路徑。胡曼黎的困境極具普世性:39歲的她遭遇丈夫背叛、職場構陷,然而編劇並未讓她以「手撕渣男」的爽劇邏輯重生,而是透過與董子健飾演的「薛曉舟」相互碰撞,完成對自我局限的反思。
有別於過往對中女形象的刻畫,該劇「不談姐弟戀」成為最大創新。編劇費慧君表示,胡曼黎就是從上海打拚走出來的,是一名充滿市井氣的職場女性,她與薛曉舟是一組好玩的人物結構,看的是兩個天差地別的人如何相互救贖。
而薛曉舟作為「落魄富二代」的設定同樣打破套路,這個28歲的保險新人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拯救者,他的學院派思維與胡曼黎的市井智慧形成互補:前者教會她規則的重要性,後者則為其注入生存的韌性。兩人的關係從敵對到共生,最終收穫了各自「蠻好的人生」。
汪俊作品中一以貫之的輕喜劇風格,在「蠻好的人生」中達到新高度。即便在展現人生至暗時刻時,導演仍以溫暖筆觸調劑沉重,劇中,胡曼黎崩潰大哭時,鏡頭並未過度渲染悲情,而是透過窗外漸亮的晨光暗示希望。這種「哀而不傷」的敘事策略,源自汪俊對現實題材的獨特理解,以生活流呈現人性的複雜與溫暖。
(取材自新京報)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