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明州議員案嫌留信給FBI 稱奉州長指令行凶

4D電影院變水樂園?上海樂高樂園試營運首日出狀況

憶往/英文京劇烏龍院 甘迺迪中心獻演追記

聽新聞
test
0:00 /0:00
53年前,作者正在指導閻惜姣「貼片」的技巧。圖中的「閻惜姣」後來成為夏大教授兼英文京劇名導的魏麗莎。(作者提供)
53年前,作者正在指導閻惜姣「貼片」的技巧。圖中的「閻惜姣」後來成為夏大教授兼英文京劇名導的魏麗莎。(作者提供)

川普總統上任後,全面改組「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John F.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的領導層,並接手董事長後,話題不斷;表演藝術界多有反映,如百老匯熱門音樂劇《漢彌爾頓》(Hamilton)決定取消2026年在甘迺迪中心的演出計畫。楊世彭教授53年前在甘迺迪中心推出英文京劇《烏龍院》受到注目,這篇文章可回味當時的情景與幕後點滴。

--------------------------

1971年剛剛落成開幕的華府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其中的1200座艾森豪劇場,就是...
1971年剛剛落成開幕的華府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其中的1200座艾森豪劇場,就是英文京劇《烏龍院》公演的場所。(作者提供)

1972年4月,由我譯導的英文京劇Black Dragon Residence (烏龍院)在美國華府新建的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獻演兩場,至今不覺已過53年。這在我這個舞臺導演的生命史上,算是大事一件,應該特別記上一筆。

這齣英文京劇的製作,起自1970年的科羅拉多大學。當時我在科大戲劇系執教已有三年,導過好幾齣西洋現代、近代劇,覺得應該來齣中國戲了。我既精熟京劇表演程式,也是資深票友,就決定譯導一齣英文京劇。幾經考慮,選了全本《烏龍院》,從〈晁蓋坐山〉演起,加上比較少見的〈劉唐下書〉,再加上京劇舞臺上常演的〈坐樓鬧院〉與〈宋江殺惜〉,就可湊成兩小時半的「全長劇碼」(full-length play),適合在美國劇院售票公演了。

1972年夏威夷大學戲劇系公演《烏龍院》的場景。(作者提供)
1972年夏威夷大學戲劇系公演《烏龍院》的場景。(作者提供)

做工戲繁複 反應熱烈

選取這齣戲的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它是「做工戲」,而不是「唱工戲」,做表繁複、劇情緊湊、唱段較少、唱腔簡單,演給外國觀眾看比較適合。另有一個原因是上世紀京劇老生泰斗周信芳,在1960年代曾與名旦趙曉嵐灌製全本《烏龍院》的唱片,讓我可以研究借鏡,排戲時可以抽錄其中的唱段讓美國演員聆聽學習,還可在演出時播放。

事後發現這個決定是正確的,英文版本《烏龍院》在公演時一直緊扣觀眾心弦,他們靜靜地看哈哈地笑,反應非常熱烈,它的英文演出效果,是其他京劇難望項背的。

我很早就決定這齣戲的演出原則,那就是用英文講、以中文唱;唱時讓演員動嘴皮子,跟著唱片錄音輕唱,兩邊台側則打出翻譯好的英文唱詞,讓觀眾明瞭演唱的內容。唱腔僅選15段,其中宋江的大段「西皮導板」轉「原板」再轉「快板」、「散板」,本是此劇的主要唱段,我也教給了美國演員,但在最後排練期間卻被我刪除了。英文京劇的演出,唱腔僅能點到為止,若唱得太多太長,美國觀眾會受不了的。

但是這齣京劇的身段做表,我卻絕大部分保留了,也在六周排練期間教給了美國演員。這還包括下半場開始時「赤髪鬼」劉唐的「走邊」,乃是京劇舞臺上相當繁複的舞蹈身段,展示英雄好漢冒險犯難之前渾身「結紮齊整」。

美式足球黑漢 也來學舞

這段四分鐘的繁複舞蹈我曾花很大功夫教給了科大戲劇系的研究生,一條打美式足球的黑漢,他也極端喜歡這段「功夫舞蹈」。我們師生倆在公演期間,總等他畫好臉譜穿戴整齊後,趁中場休息時在幕後空臺上演習一遍,那時充任「鼓佬」的美國姑娘也在一側口誦「鑼鼓經」,譬如「奔嘟嚕倉采倉采倉采倉」、「奔登倉」,再來個「四擊頭亮相」。這些後臺熱身的片段,若讓中央電視臺的製作人或攝影師目擊,肯定拍下不少觀眾喜愛的寶貴鏡頭。

有關排戲的艱辛,下面將會細述,在此先要預告的是:我的確訓練了四位「武場」樂手,排戲期間全程參與,給演員的身段提供鑼鼓伴奏。1970年科大公演的四位都是音樂系的姑娘,1972年夏威夷大學公演時,則是三位姑娘外加一位音樂研究所男生充當鼓師。他們熟讀我提供的京劇鑼鼓樂譜,也像教戲的京昆師傅搬,在排戲時嘴裡不斷唸出中文「鑼鼓經」,姑娘們打出來的效果還蠻不錯的呢。

返台籌備 求教大鵬劇團

話扯遠了,我該先從1969年夏天說起。那年夏天我獲得科大研究院的一筆補助,返台三個月做有關《烏龍院》製作的籌備。我先到空軍大鵬劇團求教三位老師,學習全劇重要角色的身段。早年為徐露、郭小莊等名旦開蒙的劉鳴寶老師教授女主角閻惜姣的身段,兼說丑角張文遠。大鵬當家老生哈元章老師則授男主角宋江的做表,兼說惜姣老娘閻婆。

1970年科大《烏龍院》的晁蓋與劉唐,正在繪製他們尚未完工的臉譜。(作者提供)
1970年科大《烏龍院》的晁蓋與劉唐,正在繪製他們尚未完工的臉譜。(作者提供)

大鵬劇團「架子花」趙榮來老師教我兩個花臉角色:「赤髪鬼」劉唐及「托塔天王」晁蓋。三個月間,我每周三次去大鵬投入「車輪戰惡補」的學習,在名師全力指點之下,加上我台大四年、軍中兩年,近20場京劇票戲的功底,讓我在短短期間學會全劇大小角色的身段做表,也讓我在台購置全劇十幾個角色的穿戴「行頭」及一切化妝貼片包頭勒頭所需的物件,外加武場鑼鼓及道具「切末」。秋初返美時,隨身運走大大一木箱。

那年深秋我開始英譯《烏龍院》的劇本,英文劇名定作Black Dragon Residence, 雖未顯示中文「院」字兼有的「行院」、「妓院」反面含義,但念起來倒也相當響亮。英譯期間剛好大詩人余光中兄來丹佛市某一女校執教,離我家僅30哩,孤身在美的詩人乃經常來舍下度周末。

英譯初稿 獲余光中修改

1970初春英譯初稿完成,光中兄成為第一個讀稿的朋友,兼精中英文的他在讀稿之際略作修改建議,令我的二稿生色不少。到了那年2月底,Black Dragon Residence的三稿終於完成,可以充作排練本了。

我花了六周時間,在課餘的晚間排練這齣英文京劇,沒有內行專家相助,我單槍匹馬教身段授鑼鼓排戲之餘,後臺扮戲著裝等等雜務也需我教給美國師生掌理,辛苦的程度可想而知。14位演員樂手中雖有博士碩士研究生,但他們一句中文都不會,連京劇都沒看過,當然一切都需從零開始。譬如說,傳授身段時,我須從臺步、抖袖、整冠、理鬚開始,慢慢進入比較繁複的做表。好在我受過軍事訓練,把比較繁難的身段以軍訓的「分解動作」方式,一招一式地慢慢教導,漸漸熟能生巧,兩周以後我就可以跟演員樂手慢慢排起戲來。

身段教起來比較容易,要教京劇的唱腔,那就繁難得多。我在69年秋冬已和兩位音樂系研究生把近20段唱腔編成五線譜,中文唱詞用羅馬音標出,詞意以英文譯出,大致有些音樂修養的演員也就可以照譜試唱了。我為每位有唱腔的演員準備他們唱段的錄音,都是從周信芳、趙曉嵐唱片裡翻錄的,他們對照樂譜唸著羅馬音,20多遍聽下來,也就慢慢會唱了。

1970年科大首演的女主角Helen Orton,排練期間在做家事時也一直踩「軟...
1970年科大首演的女主角Helen Orton,排練期間在做家事時也一直踩「軟蹺」,鍛鍊她的蹺功。(作者提供)

美國女生 兩月練成踩蹺

《烏龍院》女主角閻惜姣屬於「潑辣旦」的角色,遵照傳統演法都需踩蹺,顯示裙下「三寸金蓮」的小脚。在我的英文演出裡,我也讓美國女演員踩蹺,但踩的乃是比較容易掌握的「軟蹺」,每次排練時都須绑穿。科大演出的女主角更在做家事時踩蹺,以兩月時間鍛鍊她的腳功,演出時裙下微露金蓮,博得不少觀眾的讚賞。

訓練武場樂手更是一樁苦差事,原因是我雖票過不少戲、上過十幾次台,但我僅知鑼鼓皮毛,自己都不會敲鑼打鼓,那又怎樣傳授美國姑娘呢?好在我這個博士教授還懂得做研究,把北京中國戲曲研究院在1950年代編撰的《京劇鑼鼓譜簡編》找出來做教材,從中選出30幾種《烏龍院》所需的鑼鼓點子,參照《簡編》裡頭的譜子化成英文鑼鼓譜教給四位樂手,然後自任「鼓佬」指揮音樂系姑娘,從「撕邊大鑼一擊」開始,慢慢進展到「倉倉倉」三鑼,再從比較簡單的「奔登倉」進展到「四擊頭」,從簡單的「沖頭」進展到比較難打的「亂錘」及「撲燈蛾」。

等我可以輕鬆指揮另外三位樂手敲奏這些鑼鼓點子後,我再交還給美國學生鼓佬,讓她奏出那些初習的鼓點。以這別開生面自己發明的方式,我居然也就教會姑娘們敲奏這30幾種京劇的鑼鼓點子了。

1970年科大戲劇舞蹈系公演英文京劇Black Dragon Residence...
1970年科大戲劇舞蹈系公演英文京劇Black Dragon Residence 「晁蓋坐山」一場,右側是現場鑼鼓伴奏的四位樂手。(作者提供)

自創鼓佬手勢 教會學生

在此必須聲明的是,我那些引領樂手的手勢,都是似是而非的「自創」,因為內行鼓佬是絕不會使用那些手勢的。好在事在人為,艱難時期將錯就錯,我這半瓶醋鼓佬與另外四位不知所措的姑娘,居然在一星期內「湊合」出30幾個鼓點,居然敲打得還算整齊,那就可以參加演員的排練了。

京昆演員學起戲來,老師總是邊唸「鑼鼓經」邊做身段示範,學生學會之後做給老師看時,老師仍然口唸鑼鼓經以資配合,一段段一場場的戲,都是以這種口唸「倉倉倉倉倉踩倉」、「奔登倉」、「嘟嚕嚕嚕倉」的方式傳授的。我教那群美國學生,也是以這種傳統方式,久而久之,美國演員在排戲時也不免學會這些「奔登倉」了。

樂手與演員在第一周的排練時分別教演員學基本動作,樂手學簡單的鑼鼓敲擊。從第二星期起,我就讓樂手參與所有的演員排練,這時,他們就發現這類合作的神妙了,原來所有的舞臺動作,都與武場的鑼鼓伴奏絲絲入扣的。從第二周起,我在排新戲時就可以要求武場給我個「奔登倉」、「吧嗒傾倉紮紮紮紮」或「四擊頭亮相」了。

偷情愛侶閻惜姣與張文遠在「門口」對望,1972年夏大演出 。(作者提供)
偷情愛侶閻惜姣與張文遠在「門口」對望,1972年夏大演出 。(作者提供)

那兩小時半的戲,也就在大家配合、大家高興、大家傷透腦筋的歡樂氣氛裡逐漸成型。臺北大鵬劇團三位老師教給我的身段,在英文製作裡絕大部分都使上了,唯二刪去的動作,是劉唐「走邊」時的一個「鷂子翻身」,及「宋江殺惜」時閻惜姣的一個「屁股座子」,那是因為我自己缺乏幼功做不出來,何況教給美國學生。

排練6周 彩排有模有樣

 

美國職業劇場的排練,一般都用「臺上一分鐘,排練一小時」的規格,戲劇系的排練也同。《烏龍院》的演出不連中場休息大約兩小時半,按職業劇場的規矩應有150小時的排練時間。我為這齣英文京劇安排了大約200小時的正式排練,其中包括武場樂手的初步訓練,但不計算私下跟演員作一對一的京劇教唱。若把這些時間都計算進去,大概花費230小時,這就表示我這職業導演對進度的掌握,還算相當緊密有效。

到了排練的第六周,就是著裝整排及化妝彩排了。嶄新的臺北定製戲服,在這周的排練裡全部用上,引起眾多演員及旁觀者的嘖嘖讚賞,後臺負責的服裝助理,在第六周也正式展開搭配工作。三次著裝整排後,就接著三次的化妝彩排,這時後臺的化妝間就會忙作一團。

京劇的化妝、畫臉譜、著裝、勒頭 (吊起眉毛及眼角)、及旦角的化妝貼片包頭,都是專業的細活,而科大戲劇系負責支援的師生,早就研究過我所提供的彩色圖片及影片,此時就分別處理自己的份內工作,我僅帶領負責化妝、貼片、包頭的人員事先實習兩次,到了彩排階段他們都可以把女主角打扮舒齊,就是所花的時間,要比京昆專業冗長得多。

飾演「托塔天王」晁蓋及「赤髪鬼」劉唐的演員,在實習一兩次後就可自己照著我提供的臉譜畫好相當正確的臉部圖案;所不同的則是,專業演員僅花半小時就可勾好的臉譜,美國演員要花上兩、三小時,其中當然包括演員自己想要藉化妝「逐漸進入角色」的私下時光。其他飾演宋江、張文遠,閻婆、酒樓跑堂、水滸軍師吳用等等的演員,他們的化妝著裝,在戲劇系專業師生的協助下,都能輕易完成。我這導演,從「技術排練」到彩排到預演首演公演巡演,都不需到後臺插手幫忙。

1970科大首演 好評連連

英文京劇Black Dragon Residence 於1970年4月在科大戲劇舞蹈系主劇場首演,獲得觀眾熱烈的反應及各報極佳的劇評。八場全滿後,另去兩所鄰近大學巡演,12月更作二度重演,全滿之外另去三所鄰州大學巡演,也榮獲洛磯山脈鄰近各州的區域劇賽冠軍。這兩個版本的首演,大詩人余光中兄都曾在場,可惜其他華人藝文界人士,都沒機會觀賞。

《烏龍院》男女主角宋江及閻惜姣,1972年夏大演出。兩位演員唱作俱佳,表演非常到...
《烏龍院》男女主角宋江及閻惜姣,1972年夏大演出。兩位演員唱作俱佳,表演非常到位。(作者提供)

1972年我去母校夏威夷大學的戲劇舞蹈系擔任客座副教授,把這齣戲又重新排練製作。這次排練與科大演出最大的不同,就是科大的演員是隨著周信芳、趙曉嵐的唱片錄音動嘴皮子,因為我們的預算無法邀請臺北的京劇樂隊為我們錄製全劇所需的十幾段唱腔伴奏;雖然演員已經學會那些唱段,他們在演出時僅照唱片錄音動嘴皮子或輕輕隨唱。夏威夷大學新建劇場較大,預算較多,我們就可以請大鵬劇團錄製伴唱空帶,在演出時演員就可以用他們自己的聲音演唱了。

夏大戲劇系《烏龍院》演出「殺惜」時的場景,是此戲的高潮。(作者提供)
夏大戲劇系《烏龍院》演出「殺惜」時的場景,是此戲的高潮。(作者提供)

唱腔的教導與科大排練幾乎全同,所不同的,是我居然要求演員唱出京劇名伶的流派「味兒」來。這項要求說說容易,能達到「唱出味兒」的境界,卻談何容易。我沒別的方法,除了讓演員自己細聽周趙唱片原音體會外,只有一遍接一遍地跟演員單獨教唱,20遍不行,來30遍,30遍不行,來40遍,終於讓他們在唱出正確的板眼音調之外,還唱出一些名角的「味兒」。夏大的宋江絕對是「麒派老生」的風味 (周信芳的藝名是「麒麟童」),我那小巧玲瓏的美國閻惜姣,唱起來也頗具趙曉嵐的風騷膩味。

1972年4月,我們得了獎去華府獻演時,這些滿有味道的唱腔令台下捧場的華人票友驚異之餘,也忘情地大聲喝彩叫好。全團接受華府票房歡宴時,美國演員居然能在首次讓琴師伴奏時,不慌不忙地唱將起來,完全對腔合拍。

艾森豪劇場 公演兩場

夏大的《烏龍院》在檀香山十幾場公演全滿之後,另去三個外島巡演,也參加全美大專劇賽,在330個競賽劇目中榮獲十大首獎之一,受邀去華府新建的甘迺迪演藝中心1200座的艾森豪劇場獻演兩場,這是美國600多個戲劇系裡難得獲致的榮耀。

1972年4月底華府旅遊雜誌的封面,刊載《烏龍院》的劇照,表示那個星期的最佳去處...
1972年4月底華府旅遊雜誌的封面,刊載《烏龍院》的劇照,表示那個星期的最佳去處,就是甘迺迪中心全美大專劇賽的首獎英文京劇。(作者提供)

由於尼克森總統將在那年訪問中國,這齣英文京劇在華府的公演不免受到額外的關注。它的劇照是4月底《本周在華府》旅遊雜誌的封面,「美國之音」除了對導演的長篇訪問外,另把全劇錄音,針對亞洲地區多次播放。

我於1981年首次訪問解放後的中國,在北京遇見梅蘭芳先生長子紹武兄時,他告訴我曾在72年秋天從美國之音的短波聽到英文京劇《烏龍院》的全劇播放。美國的公共電視網PBS,也在1972年兩度播放此劇90分鐘的專輯,包括下半場的實況錄影,據說全美觀眾高達200萬。美國重要報刊及灣的電視及報紙,都對此劇作了詳細的報導及刊載劇評。作為一齣跨文化的實驗性演出,這齣英文京劇也算相當成功了。

(本文作者是科羅拉多大學戲劇舞蹈系榮休教授,也是資深舞臺導演及戲劇學者。原文刊載於2023年11月號的《明報月刊》)

BOX:《烏龍院》

《烏龍院》是京劇著名橋段,源於水滸傳宋江將賣身葬父的閻惜姣收為妾室後發生的劇情。由於宋江不重女色,閻惜姣勾搭上宋江的同僚張文遠。其後,劫了生辰綱的晁蓋寫給宋江的信件及酬謝黃金碰巧為閻惜姣惜所獲,並要脅宋江交出黃金,不然就報官,後宋江被激怒而殺死閻惜姣。京劇作家將水滸此段故事加以潤飾,寫成「全本烏龍院」劇本,並將劇情分為「劉唐」、「借茶」、「前誘」、「後誘」、「殺惜」、「放江」、「活捉」等橋段。

京劇 華府 夏威夷

上一則

封面故事/搭機就緊張 你並不孤單 應正確面對恐懼

下一則

封面故事/搭飛機還安全嗎? 6個Q&A剖析解惑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