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迎接財報和經濟數據 史指小漲 連5日走升

企圖劫車並槍擊休班警後流竄紐約法拉盛 第2嫌落網

回響/王鼎鈞「癢與癮」寫作人生與啟示

聽新聞
test
0:00 /0:00

現年百歲、旅居紐約的作家王鼎鈞日前接受世界日報專訪,暢談創作生涯與顛沛人生。這位橫跨時代的文學大家,以深刻的筆觸記錄人生百態,他的創作歷程既有顛沛流離的生命縮影,也是對文字無限熱愛的見證。

在專訪時,他以生動的比喻道出寫作的本質:「寫作是你養了個寵物,隨時想抱一抱,摸一下,看一眼,為了牠早回家又晚睡覺。寫作是一種癢,手癢,心癢,寫作是一種癮,就像菸癮酒癮。寫作是朝思暮想,千回百轉,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這段話不僅展現了他的寫作態度,也為後輩寫作者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王鼎鈞於1925年出生山東,一生歷經戰亂、流亡與顛沛,這些經歷為他的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也鍛造他筆耕不輟的毅力。他年少時見證中國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後隨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再到美國定居,這些流徙的歲月使他對人生、社會與時代有著獨特的觀察。他的作品不僅是個人生命的紀錄,更是對整個華人社會的深刻剖析。

在「人生試金石」一書中,他曾寫道:「人生就是一場修煉,每一次苦難都是成長的催化劑。」這種對生命的體悟,使他的筆下既有歷史的沉重,也有哲思的輕盈。他的作品涵蓋散文、小說、回憶錄等多種類型,其中尤以回憶錄四部曲「關山奪路」、「昨天的雲」、「左心房漩渦」、「文學江湖」最為經典,被譽為華文世界最重要的回憶錄之一。

寫作哲學 如海明威

從王鼎鈞的專訪中可以看出,他視寫作為一種無法抗拒的內在需求,一種深入骨髓的癮。他形容寫作如同兼差,每天都得簽到值班,意味著寫作不是靈感來時才揮筆,而是一種日復一日的堅持。這與美國小說家海明威的寫作哲學:「寫作最重要的不是靈感,而是每天坐下來寫。」不謀而合。

王鼎鈞作品充滿深思熟慮的表達,從未輕率對待文字,這種對寫作的敬畏和執著,使他能夠在華文文壇占有一席之地。他對文字珍愛與依戀,對他而言,寫作不僅是創造,更是一種情感上的依靠,一種精神的寄託。

每日耕耘 如史蒂芬金

這樣寫作觀念無疑是對後輩寫作者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啟示。亦即寫作是一種長期投入,所以他用「兼差」來比喻寫作,提醒寫作者不能依賴靈感,而應該像職人般每日耕耘。這與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的建議不謀而合:「每天寫2000字,不論好壞,先寫再說。」

感受生命 如弗羅斯特

有趣的是,他認為寫作同時也是一種情感的寄託,並以現代人「養寵物」的生活比喻寫作,顯示出寫作者與文字之間的深厚情感。這提醒人們,真正動人的作品,來自於作者對生命的真誠感受,印證了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說的:「沒有淚水的文字,不會感動讀者。」

寫作衝動 如喬治歐威爾

另外,他還說寫作是一種無法抑制的需求,形容寫作如「癢」與「癮」,這真是沁心入骨的說法,使人印象深刻。宛似英國小說家喬治.歐威爾的體悟:「寫作的衝動,就像一種內在的強迫症,無法擺脫。」說明真正的作家無法放棄寫作,因為寫作已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

王鼎鈞的創作人生,從戰火紛飛的動盪歲月,到筆耕不輟的晚年,都展現出他對文字的執著與熱愛。他的創作態度提醒後輩寫作者,寫作不是偶爾為之的消遣,而是需要耐心、毅力與深厚情感的投入。他的生命經歷與寫作哲學,可說是華文世界的寶貴遺產,也是所有熱愛寫作者的最佳典範。(作者為台灣高雄大學講師,原文刊載聯合報)

王鼎鈞 寵物 華人

上一則

春天的顏色/南加看野花 4月人間天堂

下一則

星座/4月20日至26日 金牛座自我解壓 水瓶座筋疲力盡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