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世說新聞╱天王嫂超愛 揭秘南加限時網紅地點

杭特拜登逃稅案再遭撤銷 法官批:憲法未給總統重寫歷史權力

城市傳真/在舊金山 遇見傑克.倫敦

傑克.倫敦雕像。(圖/凌珊提供)
傑克.倫敦雕像。(圖/凌珊提供)

如果城市可以用年齡比喻,舊金山應該是青年,自由奔放,頭戴鮮花、髮帶,吟唱著「如果你來舊金山別忘了戴上一朵花」。

有一陣很喜歡看的一本雜誌,就是因為其封底每期都是一副西洋油畫圖片,藝術唯美。其中一期封底是一大片蒿草地,齊腰深,青黃色的草地中間站著一個年輕女子,白衣藍裙,低頭斂眉,大草帽半遮面頰。這張畫很像舊金山——年輕,奔放,花兒的孩子。

如果你到舊金山 

一定要在頭上別一朵花 

來到舊金山的人 

夏天是個可愛的時候 

在舊金山的街道上 

溫柔的人們頭髮上戴著花……

奧克蘭碼頭。(圖/凌珊提供)
奧克蘭碼頭。(圖/凌珊提供)

自由奔放 舊金山像傳說

斯科特.麥肯齊(Scott McKenzie)的這首歌把舊金山唱成了一個傳說。帶著花兒的人們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嬉皮文化裡搖動著斑斕色彩。蒿草在風中搖動。 舊金山有風。

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過,他所經歷過最冷的冬天就是舊金山的夏天。

第一次去舊金山還是讀書的時候,金門大橋下面,風捲涼意,身上的衣裝大有不遮寒冷之勢,迎風站在草地上給金門大橋拍照。那時節跟著導師一行人去開會。站在伯克利大學校門口,靠著建築欄杆咔嚓照片。 身旁是又高又壯的老美女生和從愛爾蘭來的小巧玲瓏的同學。

如今真是地球變暖,寰球同此涼熱了?金門大橋上,陽光高照,感覺跟德州差不多了。

從舊金山到伯克利要穿過大橋,才能到奧克蘭。舊金山與奧克蘭彷彿上海與蘇州、眼眶與眼眉一樣的近。

有的時候,去一個地方倒像是為了從尋足跡,一個想法,某個念頭。來奧克蘭尋覓傑克.倫敦(Jack London)的足跡,就像去北京大觀園,在裡面找尋想像一下「紅樓夢」裡的那些人物。

當年傑克.倫敦追富家女子羅絲就在這一帶。 他騎著自行車穿越市中心去伯克利找她。羅絲在伯克利讀英文專業,但是卻不看好傑克.倫敦寫小說。

圍繞雕像的一圈狗爪印。(圖/凌珊提供)
圍繞雕像的一圈狗爪印。(圖/凌珊提供)

當然也有她家庭的影響。傑克.倫敦跟羅絲的故事很像經典版本,窮小子跟富家女一見鍾情,家長作梗,然後一拍兩散,窮小子一夜成名,富家女迴轉心意,但是無用。

這兩人的情形也像菲茲傑拉德(Fitzgerald)和澤兒達(Zelda)。但是菲茲傑拉德一直沒放棄,並且乘勝追擊把美人追到手。那句Be aware of what you wish有道理,就是小心你所希翼的變成現實。菲茲傑拉德的婚姻一點也不好,還不如娶不到Zelda,簡直是給她害苦了。

不過傑克.倫敦也夠剛烈,羅絲回頭來找他,他不但直指她虛偽,為了錢和名氣,還自己去尋短見以回復這個世界的邪惡。

奧克蘭也有些鋼鐵城市的面貌,去傑克.倫敦廣場,車子開在鐵路上,有很長一段路,竟然全是在鐵軌上開。

原來這裡有個火車站,很漂亮現代。臨近火車站的一條街房子卻很破舊,牆上布滿塗鴉的街頭藝術,幾個黑人站在挺著歪七豎八的車子前抽菸大聲喧嘩。空氣裡漂浮著淡淡的菸味。彷彿能感覺到傑克.倫敦書裡的情景。那樣黯淡的街道,礦工的生活。

不知道為什麼總把傑克.倫敦跟礦工聯繫起來,其實他這裡是碼頭,應該是碼頭工人。當然也有過金礦,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開頭畫面就是男主人公在舊金山一個礦山經紀人那裡當辦事員。

沿著街道走,路旁的店鋪商品堆成山像批發商,黑厚的門簾半敞著,看不到人影。路旁躺著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好在不遠處已經能望得到高聳如空的傑克.倫敦酒店招牌。

現在想來當年從舊金山到伯克利應該是坐船。就是擺渡,奧克蘭的港口,每天輪船往返就像黃浦江擺渡浦東浦西一樣尋常。還有捷運火車,交通其實非常方便,不像傑克.倫敦當年。

奧克蘭火車站。(圖/凌珊提供)
奧克蘭火車站。(圖/凌珊提供)

1900年代的時候,淘金熱的人洶湧到舊金山,傑克.倫敦也加入了淘金熱,金子沒淘到,卻得了病。看他的小說「野性呼喚」裡記錄著那一段時期頑強的求生精神。被狼群包圍,幾天幾夜不合眼,最後點火在自己周圍,才能閉眼睡一會兒。狼怕火,但是想像一下被野狼包圍著睡覺也夠超現實的了。

傑克.倫敦廣場,大大的一個鏤空鐵門橫跨在岸邊,上邊印著Jack London Square英文字母。椰子樹搖曳,餐館簇新賓客滿盈,舉杯對話,靠著欄杆看海的人們,很像電影裡的畫面。

有意思的是,如果鏡頭朝後擴大一圈,就會照到剛才那條街上的破舊流浪漢。但是也難說,也許人家就是「百萬英鎊」裡的富豪冒充的也說不上。

創作16年 作品絢爛輝煌

廣場中間豎立著傑克.倫敦塑像,銅質像上閃著亮光。塑像當然也很年輕,傑克.倫敦在短暫的40年生命裡寫了19部長篇,150多個短篇,3個劇本,還有大量的散文和論文。不算他前邊20多年的浪蕩生活,整個16年的時間裡創作出這麼多作品也是輝煌絢爛。

遠眺金門大橋。(圖/凌珊提供)
遠眺金門大橋。(圖/凌珊提供)

圍繞塑像的是一圈小小的狗爪印,那些他的故事裡的主角,狗與狼們的足跡。看完一圈,就覺得人類的苦難是共通的。

傑克.倫敦的婚姻好像沒有菲茲傑拉德那麼坎坷,但是他的個人苦痛一點兒也不少。最後就是跟「馬丁.伊登」裡的人物一樣的命運,自殺身亡。

進入奧克蘭往北開十幾分鐘就是伯克利校園。路上的年輕人多了起來,背雙肩包的,騎自行車的。高大的樹木聳立在道兩旁。

要說傑克.倫敦也在這裡讀了兩年,後來綴學沒讀完。當然主要是父親生病沒錢讀書,還有就是他覺得浪費時間,什麼數理化對他沒有用。他就是想寫小說,其他的不需要。而且他認為一個人窮其一生對某一學科也不可能全知全能,還不如直接專心一門學問。

他很推崇赫伯特.史賓塞,及教學理論中的三要素:一是學習應該是快樂的;二是自助教育是人生中最有益的;三是有健康的體魄和心智。感覺他前兩項都實現了。尤其是第二項,他基本上全靠自助,自學成才。連高中都沒上過的人,寫出世界文學經典。

他海量地讀書,記筆記,真是認真,又有動力。這樣一個人也可憐,因為是私生子,沒人管教,後天的一切全靠自己琢磨。看他跟羅絲約會,要使勁兒想小說裡人物的約會經驗,然後用到自己身上。這樣哪裡還能得到她那勢利眼的父母歡心呢?

說到底,傑克.倫敦靠自學的大部分還是成功的,就可惜最後這一項沒成:健康的體魄和心智。就是承認人的不完美,世界的冰冷邪惡;不黑不白,全是灰色的斑馬。就是在碰得頭破血流後,也要跟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一樣的英雄主義,即使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能充滿熱情地生活下去。

想說的是傑克.倫敦的信念,就是當全世界都背叛你的時候,還有你自己相信自己,那你就不是孤獨的。

「馬丁.伊登」裡,基本描繪都是在奧克蘭這個地方,年輕的他窮的上頓接不上下頓,自行車進當舖來來回回。最後時來運轉,賣不出去的小說全都賣出去了,而且還熱銷,稿約不斷,名聲大噪。

野性呼喚 思考身分認同

除了「馬丁.伊登」,我也比較喜歡「野性的呼喚」。講了一條叫布克的狗,是狼跟狗的混血,兼具狗和狼的特性。有一個片段特別感人,就是布克碰到一條狼,它們在曠野裡奔跑,快樂無比。

其實讀這個小說,對自己的身分認同很有意思,就是你可以跑去美國,歐洲,跟人家融合。但是,你跟自己族人在一起的那種無障礙的心有靈犀交流、無芥蒂的文化交融頂級是無法比擬的。這好像在說,如果你是狼狗,那麼,你心底的熱愛是不可以壓抑的,狼子野心遲早要暴露?或者正能量的說法就是,找到自我。

在伯克利流連徘徊。 喜歡大學的氛圍,看看鐘樓,還到頂樓去望瞭望,可以看到金門大橋和舊金山市區。

舊金山屹立在高地上,像層疊模糊的輕煙。 橫在中間的海灣猶如熔化了的鉛般閃著暗淡的光,水面上的帆船,有的紋絲不動地躺著,有的隨著緩慢的潮水漂流。 金門海峽在西斜的陽光裡,彷彿一條淡金色的小道。 再過去是遼闊的太平洋,蒼茫一片,在地平線上掀起一團團滾滾的雲塊,它們正朝著陸地洶湧而來,警告著冬令第一股狂風即將來臨。

這是「馬丁.伊登」裡的描繪,傑克.倫敦眼裡的舊金山。下面是一大段他跟羅絲在一起讀勃朗寧愛情詩篇,簡直美到極致。

一個地方能夠在文學作品裡永存,並且閃閃發光,那真是這個地方極大的幸運和最好的歸處。

舊金山 奧克蘭 金門大橋

上一則

周日動動腦/識字率僅27%、幾乎是全球最低 是非洲哪一國?

下一則

城市傳真/傑克.倫敦州立公園 感受文學家夢想和失落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