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州納蘇郡10警獲授權 助ICE逮無證客

親俄遠歐、關稅戰爭 川普的「世界新秩序」考驗美元地位

洛時精選╱好萊塢現「雙」地標 浮半空豪宅驚艷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客廳外的淺水池。(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客廳外的淺水池。(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洛杉磯人仰望「HOLLYWOOD」地標時,你的家卻在「HOLLYWOOD」前的半山腰俯瞰洛杉磯,那會是怎樣的感覺?

儘管在斜坡上蓋房子風險很高,而且施工時間遠超出他們預料,但是來自歐洲的古特夫妻(Nina and Andreas Grueter)卻認為一切都值得,因為住家融入自然,又充滿了洛杉磯氣息。

身為開發商,他們曾經參與過「Snow Hill Development」的多項計畫,包括在加拿大外海的北大西洋上打造藝術旅館,與加州絲蘭谷(Yucca Valley)的永續住宅,之後則是他們現在的住所,在格里菲斯公園(Griffith Park)健走時發現要賣的空地。

先生安垂亞斯(Andreas Grueter)說,從買地到設計,他們一手包辦。雖然這是他們夫妻最具挑戰性的建案,但他們不願透露花了多少,只說「超乎預料」。

2012年買地時,1萬500平方呎花了4萬美元,安垂亞斯說,本來就是應該的,這塊地看上他們,不是他們看上地。

為了打造心目中的現代風特殊建築,他們找了「WHY Architecture」負責設計,當時的負責人是箱守洋一郎(Yo-ichiro Hakomori)與楊特拉薩斯特(Kulapat Yantrasast),兩人著名的建案是密西根的「大急流藝術博物館」(Grand Rapids Art Museum)。

在瑞士長大、住在包浩斯風平房的安垂亞斯強調,他們希望住家風格越簡單越好。

安垂亞斯的酒窖。(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安垂亞斯的酒窖。(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古特夫妻合力完成的內裝。(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古特夫妻合力完成的內裝。(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撐起古特家的L型結構。(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撐起古特家的L型結構。(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妮娜說,主浴室的風景就像幅畫。(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妮娜說,主浴室的風景就像幅畫。(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箱守後來離職,另創「StudioHau」,古特夫婦繼續與他合作,由他接辦建照申請等事宜,等到建照一下來,古特依然委託箱守負責。

不過,因為基地太過陡峭,箱守到現在都還不太相信能夠蓋成,光是為了打地基就用了35個沉箱,最後還採用三組L型架構,以打造這對夫妻想要的自然兼容感。

箱守的「靠山」是安藤忠雄(Tadao Ando)與伊斯雷爾(Frank Israel),啟發他可行的建築方式,最終完成了幾乎是吊在半空中的古特家。

一樓的客房。(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一樓的客房。(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古特夫妻合力完成的內裝。(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古特夫妻合力完成的內裝。(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路太窄沒人願意送水泥

談到建築過程的挑戰,安垂亞斯舉了一個一般人想不到的難關:沒有人願意送水泥,因為基地的對外道路太窄,一般卡車太大又太長,結果很長時間建案就卡在這。

為了確保完全符合陡坡的建築法規,箱守親自設計了這間四臥、四衛的每一層樓,而且每一層都能通到戶外。他形容,站在陽台看洛杉磯,感覺就像浮在半空中。

HOLLYWOOD地標像是古特家的後院裝飾。(攝影Myung J. Chun╱洛...
HOLLYWOOD地標像是古特家的後院裝飾。(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客廳的景觀。(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客廳的景觀。(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古特夫妻合力完成的內裝。(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古特夫妻合力完成的內裝。(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建築師箱守說,HOLLYWOOD地標的意義遠大於想像。(攝影Myung J. C...
建築師箱守說,HOLLYWOOD地標的意義遠大於想像。(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古特家能夠完工的三大推手,由右至左為箱守洋一郎、妮娜(Nina Grueter)...
古特家能夠完工的三大推手,由右至左為箱守洋一郎、妮娜(Nina Grueter)、Andreas Grueter。(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樓地板面積4455平方呎的四層樓建築,每一層的感覺都不同。除了酒窖、更衣間、桑拿間不對外,其他的每間房加廚房都有日照。

美景當前彷從雲端俯視

當然,「Chemosphere」、「George Sturges House」等許多建築都能與HOLLYWOOD地標牽上關係,但是古特家卻是少數能拿HOLLYWOOD當背景的。

箱守形容,HOLLYWOOD地標意義遠超乎想像,它其實比大家以為的更大,就像魯沙(Ed Ruscha)筆下的HOLLYWOOD一樣。

箱守的風格就是不能捨棄自然環境,所以這位日裔的南加大教授說,室內外動線與加州現代主義對他的影響很深。房舍本身,箱守說,不同位置看,都有不同感覺。從下往上會覺得是個洞穴,從上往下看則會覺得浮在雲端。

古特家融合了粗曠主義與自然景觀。(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古特家融合了粗曠主義與自然景觀。(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汽車升降台改裝的藝廊。(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汽車升降台改裝的藝廊。(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妮娜的更衣間。(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妮娜的更衣間。(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古特夫妻都很喜歡粗曠主義風格,特別是能跟周圍融成一片的建築。因此室內設計完全就是他們的風格,並由他們一起完成。安垂亞斯覺得裝潢過程就是夢幻成真,「我們看著黑白片變成彩色片」。

所以不意外的是,夫妻倆用大膽、飽和的色調妝點各處,妻子妮娜(Nina Grueter)描述,就像當代風的冷調設計,卻配上帶點溫度的酷酷設計。

因為大量使用玻璃,所以夫妻倆的收藏品能擺的地方不多,但這也看出他們的巧思。例如為了配合法規,住家配了兩個停車位,但上上下下的升降機台,卻被兩人改裝成了小型藝廊。

妮娜邊笑邊走進一間客房,說大家都喜歡這間,可能因為覺得就像走進森林。

兼具城市與自然的生活

雖然建築師勞特納(John Lautner)說過,洛杉磯如此之醜陋,讓他全身都不舒服,但兩人卻非常愛這個第二故鄉。因為,他們雖然住在大自然裡,開車到好萊塢大道只要十分鐘。

德裔的妮娜說,洛杉磯可說是容光煥發,歐洲沒有人會相信,城市生活能與自然結合。除了好萊塢露天劇場「好萊塢碗」(Hollywood Bowl)近在咫尺,博物館與山脈為鄰,文化、食物又如此多元。

至於他們的家,妮娜說可以看到Beachwood Canyon的全景,天氣好時還能看到卡塔利娜島(Catalina Island)。但唯一的小缺點是,入夜後太安靜了,晚間6、7點時,甚至有點陰森,但是習慣之後,能有滿天星星與貓頭鷹啼鳴還是不錯的。

原文連結:A stunning Brutalist concrete home in L.A. rivals its neighbor, the Hollywood sign

https://www.latimes.com/lifestyle/story/2024-12-12/remarkable-four-story-concrete-home-is-built-under-the-hollywood-sign)

廚房的景觀。(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廚房的景觀。(攝影Myung J. Chun╱洛杉磯時報)

洛杉磯 好萊塢 加州

上一則

林師傅補漏屋頂38年經驗 雙語免費估價

下一則

CSU攜手科技巨頭 建AI驅動高教系統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