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首會社區成員 曼哈頓五分局新局長:回歸華埠感覺很好

直擊台積電熊本廠員工餐廳 這道特製蓋飯最受歡迎

生活/知更來築巢 幸福的體驗

親鳥咬著食物回來餵小鳥時,先在巢附近停留,觀察室內的動靜,再跳上鳥巢邊延。(作者許振輝攝)
親鳥咬著食物回來餵小鳥時,先在巢附近停留,觀察室內的動靜,再跳上鳥巢邊延。(作者許振輝攝)

曾聽人說:鳥兒在家屋簷下築巢,會帶來福氣。這倒沒有那麼強烈的感受,但能近距離觀察鳥兒的一舉一動,也是另一種體驗。

去年初夏,5月的某一天,突然發現大門的門框上方有一個鳥巢,當時沒有特別意會,因為住家附近樹木茂盛,每天總有許多不同種類的鳥飛來覓食、棲息。二樓鄰居窗戶外的冷氣機下方,正好有一個鳥巢,麻雀飛進飛出,想必我們家的也該是另一對麻雀築的巢。

借門框築巢 孵化雛鳥

有一天下午,正要出門,驚見門框上停了一隻鳥,趕緊取出相機,站定不動,因為平常相機快門設為靜音,此刻無聲勝有聲,四隻眼睛對望一陣子,算是彼此首次相互照面:歡迎來築巢。

鳥兒飛走了,我相信牠不會像「青春舞曲」歌詞所描述的,小鳥肯定會回來,因為窩裡有三隻剛孵出來的雛鳥及一顆正待孵化、藍色鳥蛋。經按圖索驥,正是北美知更(American Robin),顯然已借用門框有一陣子了。

想起著名詩人狄更生(Emily Dickinson)描述知更鳥築巢及孵育過程的詩「The Robin is the One.」(就是那隻知更鳥),趕緊google復讀內容。既來之,則安之,我也開始思索要如何記錄下親子的互動。首先把門框上的玻璃擦乾淨,在走道架好梯子,相機換上長焦,蓋著深色毯子以避免驚嚇到親鳥(鳥爸、鳥媽),關燈,「我暗,牠明」,接著就是考驗耐力了。

鳥巢裡有三隻剛孵出來的雛鳥及一顆正待孵化、藍色鳥蛋。(作者許振輝攝)
鳥巢裡有三隻剛孵出來的雛鳥及一顆正待孵化、藍色鳥蛋。(作者許振輝攝)

親鳥咬著食物回來餵小鳥時,先在巢附近停留,觀察室內的動靜,再跳上鳥巢邊緣,只見嗷嗷待哺的雛鳥伸長脖子,親鳥立刻將小蟲之類的食物塞進寶寶的嘴裡,不一會兒,另外一隻親鳥也回來餵食。餵食後,雙雙飛走,到處去覓食。在家裡觀察一段時間後,發現一來一回的時間差距很相近,可以依此來決定等待拍攝的間距,不過往往人算不如「鳥」算,就看誰有耐力了。

很快,第四顆蛋也孵化了。知更雛鳥剛出生時並沒有絨毛,還得仰賴親鳥保暖,通常是母鳥會窩在巢裡護著寶貝。為了變換視角,趁著「大人」不在家,貼近鳥巢看個究竟。孵化的初期,四隻光著身子的雛鳥,眼睛閉著緊緊,擠在小小的窩裡,或許還小,感覺很難翻身。鏡頭不小心碰到玻璃,雛鳥立刻被驚動,伸著脖子,誤以為是媽媽帶著好吃的回來了,抱歉囉!還是禮貌一點,不要隨意打擾。

架設一盞燈 夜間觀察

白天比較容易掌控拍攝,但也想到應該觀察夜間的動態,便在門框近處架設一盞燈,在天色微暗時就開著,等到夜漸漸暗時,母鳥回來陪著寶寶度過漫漫長夜,不覺得有何異狀。晚安曲響起,也該暫時收工了。

幾天來,看著雛鳥逐漸長大,身上長多了一些羽毛,活動力增強。親鳥依然持續餵食,我也往前移動位置,同時將走道以雙層大桌巾封住。在一角落挖個洞,可容許鏡頭露點。大約人高的位置留著活動缺口,以利觀察。現場看起來很簡陋,進出也得小心翼翼,以免扯下桌巾。

親鳥將小蟲之類的食物直接塞進寶寶的嘴裡。(作者許振輝攝)
親鳥將小蟲之類的食物直接塞進寶寶的嘴裡。(作者許振輝攝)

大約一星期過後,有一天,外出回來,看見在門框下方的地上躺著一隻雛鳥,睜大眼睛,抖動著雙腳,「怎麼一回事?」心裡納悶著,趕緊踩上梯子,將小可憐放回巢裡,「該不會是被擠掉下來的吧!」沒親眼看見,只是純猜測。畢竟門框約六、七吋寬,鳥巢內圈約有四吋。

拍攝過程順利,期待幼鳥快快長大,或許有意想不到的畫面。

又過了幾天,也是趁著親鳥不在,站上高點,「哇,小鳥都不見了。」這是怎麼回事?翅膀還沒長硬,不可能飛走。朋友懷疑,是我驚嚇鳥兒,親鳥索性將正待發育的寶寶「移動」到他處。又如何移動?至此,門框上留下一個空巢。

留白也是一種美。不得不自我安慰。且綜合維基百科等網路,將知更鳥相關訊息「填補」如後。

知更鳥的學名在歐洲及美洲有不同的稱呼,即Erithacus Rubecula (European Robin)及Turdus Migratorius(American Robin),歐洲知更鳥生活在歐洲各地,從東部的西西伯利亞到南部的北非。美洲知更鳥也叫旅鶇,體型比前者大一些,是鶇屬中的一種候鳥,因其顏色與歐洲知更鳥相似而得名。美洲知更鳥廣泛分布在北美洲,冬季會從加拿大、阿拉斯加飛往墨西哥中部及附近的太平洋沿海地區過冬。

英國的知更鳥因其胸部呈有漂亮的深紅色,又稱紅胸鴝。由於是一種食蟲的益鳥,性情溫順,體態俏麗,曾對農業生產扮演重要角色,被英國人譽為「上帝之鳥」。在英國,由於是每天太陽初升時最早開始鳴叫的鳥類,便有了諺語「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這一句諺語在1605年就有紀錄,而且是很常用的一句話,久而久之諺語就簡稱為 「early bird」了。

英國鳥類學家David Lindo曾於2015年發起票選國鳥活動,結果知更鳥獲得超過20萬人支持,選擇其為英國「國鳥」。David Lindo於BBC廣播節目上表示,他認為知更鳥能體現英國的民族精神,牠既是聖誕卡的封面主角,又是園丁的理想朋友,知更鳥是無處不在的。他估計大部分英國人都會認同知更鳥是他們能夠輕易識別出的鳥類之一。

牠胸部火紅 留下傳說

在美國原住民的神話中,知更鳥也有著一定的地位。與歐洲的知更鳥類似,傳說知更鳥是因為想要吹散威脅著一位男性土著和一名男孩生命的火焰,所以胸部才會變得如此之紅。

1930年代中期,一個知更鳥家族因為築巢於紐約上州水牛城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尼加拉區的一個鎮伊利堡(Fort Erie)之間、連接兩國的「和平橋」(Peace Bridge)上,而被稱為「和平橋知更鳥」(Peace Bridge Robins)。

知更鳥也被北美洲人視為春天的象徵。狄更生曾為牠賦詩,包括「I Dreaded That First Robin, So」(我如此害怕剛出生的知更鳥」等。加拿大作家威廉·德拉蒙德也曾寫過一首詩作「第一隻知更鳥」(The First Robin),據他的妻子描述,這首詩的靈感來自魁北克迷信,當地人認為第一個看到第一隻知更鳥的人會帶來好運。美國漫畫中的英雄羅賓是超級英雄蝙蝠俠的年輕助手,其名字也是來自知更鳥,指的是他出生在第一隻美洲知更鳥到來的那一天,所以叫Robin。

親鳥咬著食物回來餵小鳥時,只見嗷嗷待哺的雛鳥伸長脖子。(作者許振輝攝)
親鳥咬著食物回來餵小鳥時,只見嗷嗷待哺的雛鳥伸長脖子。(作者許振輝攝)

知更鳥被認為是幸福的象徵,美國康乃迪克州(Connecticut)、密西根州(Michigan)和威斯康辛州(Wisconsin)將之選定為州鳥。1986年也曾被印在「加拿大鳥類系列」的加拿大元紙鈔上,這種紙鈔已被國家收回。

美洲「知更鳥」在白天出沒,晚上則聚集在一起歇息。食物包括無脊椎動物和植物果實。夏季回歸後不久就會開始產卵,是北美洲最早開始產卵的鳥類之一。

標準測量中,美洲「知更鳥」翅弦長約11.5至14.5公分(4.5至5.7英寸),嘴長約1.8至2.2公分(0.71至0.87英寸)。頭部顏色墨黑或灰色,眼睛周圍、眉及喉部皆為白色,有黑色條紋。胸部為富於變化的紅褐色或橘紅色。兩性特徵基本相似,雄性更加活躍,羽毛的色彩也有細微差別,雄性腹部顏色稍亮,但並不是所有的知更鳥的性別都可以單靠羽毛就分辨出來。

知更鳥可以利用聽覺、視覺、嗅覺甚至還可能包括觸覺來覓食,但以視覺為主。常可以看到在草地上跑跑跳跳地並左右晃動腦袋來尋找食物的旅鶇。此外要尋找地下的食物就還是要依靠聽力。

4至7月繁殖 產期最早

在夏季過冬返回之後,知更鳥就會馬上開始繁殖,是北美最早開始繁殖的鳥類之一。4月至7月間產二至五枚卵。它們的巢一般建造在灌木叢中,有時也會集群在交錯的樹枝上築巢。只有雌性知更鳥才會築巢,材料主要是雜草、樹枝和羽毛,外部塗抹泥巴,裡面加上細草等柔軟襯墊。屋簷下也可以找到知更鳥的巢。

它們的卵多為橢圓形,顏色為淺藍。兩周後幼鳥就可以破殼而出,再過兩星期就可以飛翔了。剛出生的雛兒身體赤裸,需要數天時間才可以睜開眼睛。成鳥會帶走巢中的包括幼鳥白色糞便在內的廢棄物質。即使可以飛翔,幼鳥仍然會跟隨成鳥一段時間,並從成鳥那裡取食物。

知更鳥在門框上築巢。親鳥時時呵護著雛鳥。(作者許振輝攝)
知更鳥在門框上築巢。親鳥時時呵護著雛鳥。(作者許振輝攝)

加拿大 紐約上州 原住民

上一則

移民專頁/申請工作許可證 遇2情況

下一則

移民專頁/國外申請EB-1A 可指定計畫居住州為工作場所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