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說財經/食品價飛漲 不只受通膨影響

總體來說,通貨膨脹可能真的正在放緩,但食品價格仍然居高不下。
勞工統計局表示,在過去12個月中,食品雜貨價格飆升13.1%,為1979年3月以來最大年度漲幅。
過去一年 雜貨價升13%
雞蛋價格飆升38%,其他商品價格也上漲:如麵粉上漲22.7%,雞肉上漲17.6%,牛奶上漲15.6%,牛絞肉上漲9.7%,培根上漲9.2%。水果和蔬菜的價格上漲9.3%。
許多因素導致食品成本上漲:致命的禽流感導致雞蛋減產,巴西的嚴重乾旱導致咖啡作物減產,烏克蘭戰爭導致春季小麥價格飆升。
雖然大宗商品價格正在下降,但這些降低的成本要轉嫁給消費者還需要時間。此外,生產商的許多其他成本如燃料、勞動力和包裝,也一直未能降低。
隨著供應中斷,需求也在增加。
與生活非必需品不同,當物價上漲時,消費者不可能隨意就停止購買食品。然而,他們可能會做出更便宜的選擇。生產商、雜貨商和餐館經營者已經注意到,消費者的確在比價,將價格較高的商品換成更實惠的商品。
實惠商品 受消費者青睞
泰森食品8月初表示,顧客對牛排的需求正在下降,而對雞肉的興趣正在上升。溫蒂漢堡(Wendy's)的客流量下滑,因為一些客戶決定在家自行烹調午餐或吃早餐;CEO潘納格(Todd Penegor)在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疫情前大約82%的餐點是在家吃的,之後這個數字雖上升了3個百分點,但就一直維持不變。
他說:「消費者有點緊張,所以在家準備更多的餐點。」「通貨膨脹一直很高,所以淨可支配收入受到了一點壓力。」
餐廳也一直在提高價格,但速度較慢。截至7月的過去一年,菜單價格上漲7.6%,低於總體通膨率。
此外,食品價格絕大多數未受到政府努力削減成本所做的影響。
提高利率 不會降低價格
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在6月的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聽證會上承認這一點,聲稱提高利率以對抗通膨,不會降低食品價格。
Fed認為,「食品和能源受到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影響的方式,是明白告訴大家:『嘿,這些東西並沒有真正直接被你控制。』」
本質上,思考邏輯是這樣:由於美國無法控制烏克蘭戰爭和更高的運輸成本等國際因素,因此無法完全控制國內食品價格。
此外,為農業綜合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CoBank知識交流部門主管福克斯(Rob Fox)指出,美國政府沒有像石油那樣儲備糧食,「政府沒有能力釋出額外的小麥、玉米和奶酪。」
結果是雜貨店走道的商品價格穩步上漲,部分商品的上漲幅度大於其他商品。
經季節性波動調整後,7月雞蛋價格較6月上漲了4.3%。咖啡和花生醬各貴了3.5%;麵粉漲3.2%,麵包漲2.8%。奶酪漲2%,雞肉漲1.4%。
不過,有些價格開始下降。柑橘下跌3.2%,全脂牛奶下跌1.4%。生烤牛肉下降1.3%,生牛排下降1.1%。火腿便宜了1%。
跌幅最大是熱狗,下跌6.1%。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