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陪伴孩子 親力親為

疫情的緣故,大家都越來越少出門。我們家也是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看電視或者電腦上。孩子正處於渴望了解世界的年齡,每天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先生和我習慣從書裡或者視頻裡找問題的解答,但說過之後,孩子不能完全明白或是經常忘記。
我想可能只有真實的體驗過後,才能幫助他自己找到答案吧。我們決定在盡可能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積極地帶著孩子去戶外學習和認識這個世界。
★做垃圾分類
幼兒園裡請來了在垃圾分類廠的工作人員,給孩子們做一日老師。老師介紹了為什麼要做垃圾分類,用一些生動的小例子解釋隨意處理垃圾對環境的影響。他還帶來了廠裡垃圾儲存、投放和搬運的工作圖片,並且鼓勵家長帶著孩子積極做好家裡垃圾的分類。
本以為這只是學校安排的一次簡單課程,誰知孩子對這個課題非常上心。回家後只要找到一些垃圾,就會不停追問這是屬於什麼種類?例如當他得知汽水瓶子是可回收物,就會興高采烈地收集起來丟在回收箱裡。還有一次他發現了放在餐桌上的廢舊電池,隨後問該如何分類?我們也不太確定地猶豫了片刻。
看著孩子強烈的求知欲,作為家長既欣喜又慚愧。平時我們自己只做簡單的分類,把紙類和瓶子放進回收箱。偶爾還會偷懶,把需要專門回收的垃圾也一併丟入殘餘垃圾裡,現在我們決定和孩子一起認真地面對這個問題。首先,從書本和網路上找到了垃圾分類的種類說明,根據記錄的筆記,給孩子做了不同顏色的回收箱子,例如把老舊電池和油漆放入紅色有害垃圾箱,綠色可回收箱收集瓶子和紙板,不確定的物品放入黑色其他垃圾箱。
一周後,我們開車載著分類好的垃圾到回收廠進行處理。到了入口,居然大大小小的車子排起了長龍,我們隱約看到前面車子後車廂裡放著電視和其他老舊家電。沿路開進去,只見吊車和工人們忙碌的身影,指示牌和分類說明清晰地標註在每個路口;空氣中完全沒有我想像中刺鼻的氣味,一切都井井有條地進行著。孩子興奮地指著回收站裡的各種回收物品,似乎在驗證上周學習的是否正確。
整個流程很順利,首先把可回收物,例如瓶子和紙箱丟進了一個超級大的回收口,我探頭往下看了一眼,漆黑而且深不見底。隨後又駕車到了專門回收油漆的一個房子前,工作人員帶著手套認真清點和分類我們帶去的乾油漆桶,整個房子裡大大小小至少放滿了幾百個油漆筒子。
之後我們一直都認真保持著垃圾分類的習慣,希望不斷灌輸孩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作為社會人的責任,不如以身作則帶孩子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
★洗車小能手
孩子特別有參與感,喜歡嘗試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像是家裡換燈泡、進行垃圾分類或是組裝家具,他都饒有興致的在一旁觀看,並且積極要求參與。先生對自己的車很愛護,無論有多忙或多累,都堅持自己洗車和打蠟。每次洗車時,孩子看到被泡泡包圍的車子都會激動地蹦蹦跳跳。我們雖被他這種天真快樂的情緒所感染,但是一直沒有答應讓他一起洗車,總覺得他年紀太小會越幫越亂,還會把衣服全部弄髒。
在接送孩子放學時和其他家長交談才得知,他們都會讓孩子參與到家裡的各種活動中,除了讓孩子接觸不同的生活技能,也能讓他們知道父母努力生活的態度。至於弄髒衣服,洗乾淨不就好了嗎?
孩子知道可以和我們一起洗車後,換上了涼鞋並且答應會聽從安排,從調配清潔泡沫和準備小工具,全程都積極配合。我和先生也是樂在其中,把水龍頭打開順勢朝著孩子灑了幾滴水。他反而像個小大人,生氣地說:「這不是遊樂園,是在洗車。不要開玩笑!」我和先生互相看了對方一眼,連忙笑著點頭道歉。
簡單地給孩子示範了洗車的流程,他就可以獨立操作了,就算小臉熱得通紅,也要堅持洗完。車的每一個縫隙都被他洗得乾乾淨淨;中途還不小心滑倒,本想讓他稍微參與一下就休息,他卻站起來拍拍衣服嚴肅地說:「爸爸,你那邊地上的泡沫要衝乾淨,害我都滑倒了。」我們哈哈大笑,心裡想著多了個小幫手。
★馬場找答案
除了看圖認識動物,就是到動物園遠距離觀看,真正觸摸和近距離接觸到動物的機會很少。我們曾因為馬到底愛吃什麼食物「爭論」不停,孩子說馬只吃草,先生卻說馬應該也吃蔬菜。
在一次駕車回家的途中,先生提議乾脆直接開車到親戚家旁邊的馬場找答案。親戚聽說我們要去,爽快地安排帶我們去參觀。據說馬場主人只有夏天會和家人在這裡居住,冬天天氣寒冷時,就到佛羅里達州生活,所以現在幫忙看管馬場的是雇來的工作人員。親戚說:「這些馬都懷孕了,是專門送到這裡生產的。生下小寶寶後,牠們會被送到另外一個馬場。」我們討論說:「這裡不會就是馬媽媽們的月子中心吧?」
看到人群靠近,幾匹毫不懼怕生人的馬陸續跑了過來。每一匹馬都個頭高大、肌肉緊實,而且毛色乾淨透亮。看著馬兒們圓滾滾的肚子,我對著孩子們說:「這些馬媽媽的肚子裡都有馬寶寶哦,你們說話的時候要溫柔。」
工作人員阿曼達也走了過來,確認是鄰居後,就放心地和我們交談了起來。阿曼達在這裡工作已經三個月了,她說,她從小的願望就是可以養馬,所以她每天在這裡工作都很滿足和快樂。我好奇地問阿曼達:「這些馬都快要生產了嗎?牠們懷孕期間需要什麼特別照顧呢?」阿曼達微微皺起眉頭,一頭霧水地回答:「牠們是公馬啊!」
我們和親戚互相看著,尷尬地笑了笑。親戚不好意思地說:「錯誤訊息,錯誤訊息!」阿曼達拿出幾個切好的蘋果給孩子,示意大家可以餵給馬吃。孩子一開始小心翼翼,還掉在了地上幾塊。不過,很快就掌握如何把蘋果餵到馬兒的嘴裡。
我們不但知道了馬不只吃草,而且很喜歡吃蘋果。也從阿曼達口中得到了更多的訊息,馬還喜歡吃胡蘿蔔、玉米、香蕉,甚至是燕麥。燕麥中含有約9%的可消化蛋白質和11%的纖維,燕麥中的膳食纖維對促進良好的消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有了這些戶外學習的體驗後,孩子在學校也自信了很多。和小朋友的交談不只是「爸爸告訴我的」,或是「在電視上看到的」,更多的回答是「我知道答案,因為我做過這件事情」。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