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會論壇:高校錄取重經歷 非族裔
美國華人精英團體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12日組織網路研討會,探討美國最高法院今年6月裁決哈佛及北卡大學招生政策違憲事件,分析其對亞裔學生未來申請的影響;與會者認為,儘管錄取平權措施暫時受挫,但平權運動和教育多樣化的探索在高校不會結束。
史丹福大學歷史學教授、本科教育資深副教務長張少書(Gordon H. Chang)、亞美公義促進中心(AAJC)主席兼執行董事楊約翰(John C. Yang)、華促會的教育公平政策經理陳珊妮(Sally Chen)等參與論壇。主辦方表示,這是裁決出台後的首個高校申請季,因此錄取方面如何評判恐怕仍是模糊的,小到如何寫申請書,大到未來的種族意識政策辯論,有許多困惑亟待解決。
陳珊妮回憶,自己當年申請哈佛大學時,不斷有人提醒她不要提及亞裔身分,說移民的故事不吸引人,「我認為,這樣迫使我們隱藏個人身分和經歷的做法是不健康的,我依舊按照自己的想法寫,最後獲得了招生官的讚賞。」陳珊妮認為,「對自己真實」很關鍵,因為亞裔在美國所面臨的障礙與抗爭是真實存在的,必須要得到承認。
張少書認為,最高法院的裁決,並未禁止將申請文書中的種族與背景作為錄取依據,但起決定性作用的將是申請人過往的成就和經驗,而非族裔,「有調研機構專門解讀了這項裁決,發現地理位置、收入等不能包含在申請過程中,但族裔經歷、身分背景等是可以在論述個人成就與未來期望時提及的。」
此外,張少書透露,在自己剛同哈佛大學等教師談論後,學者們認為最高法院的裁決不會對亞裔造成影響,而非洲裔和西語裔學生人數預計會有所減少,「我是平權運動的受益者,上世紀60年代因此就讀普林斯頓大學。如果沒有對少數族裔開放的政策,我不會進入這所頂級學府。目前的趨勢是,該大學依舊在致力於實現學生群體的多樣性,並把多樣性看作達成教育與研究卓越的核心。」
楊約翰指出,最高法院法官明確表示,申請人可以談論族裔、如何受到歧視、並從中收穫的靈感,但族裔已經不能成為足夠有說服力的「優勢」,「法官們也提到追求學生群體多樣性的目標是好的,但問題在於,高校在這樣的裁決下,如何繼續促進教育公平與多樣性?我認為未來我們需要努力找到實現這一目標的良性方法。」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