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以色列軍方證實伊朗發射飛彈 令民眾避難

不要與鄰居「樹」敵 了解圍牆兩邊權益免挨告

物價飛漲 華人超市成為民眾「省錢寶地」

聽新聞
test
0:00 /0:00
面對日益多元的客流,不少華人超市也逐漸調整經營策略,例如增設英語標示、提供多語言收銀服務等。(記者徐蓓蓓╱攝影)
面對日益多元的客流,不少華人超市也逐漸調整經營策略,例如增設英語標示、提供多語言收銀服務等。(記者徐蓓蓓╱攝影)

在物價不斷飆升的當下,灣區不少家庭在日常採購上倍感壓力。然而,華人社區內的超市近來迎來一波並非華裔的顧客潮。記者走訪發現,為了節省生活成本,越來越多其他族裔民眾開始選擇前往華人超市購物,不僅因為價格實惠,還因為商品豐富、品質新鮮,甚至激發他們對亞洲料理的興趣。

「這裡的蔬菜比我家附近的Safeway便宜很多,品質也不錯,」住在聖荷西的非裔居民威廉斯(Thomas Williams)在某華人生鮮超市採購時表示,「尤其是水果和肉類,價格真的差很多。」

根據灣區一家連鎖華人超市的店經理表示,自2023年以來,店內非華裔顧客比例穩步上升,尤其是在通膨壓力加劇後。「我們注意到,拉丁裔、非裔、白人等族裔的顧客明顯增多,他們一開始可能只是好奇,但後來發現這裡東西便宜又新鮮,很多人都成了回頭客。」

有消費者指出,與主流超市相比,華人超市常有每日特價、新鮮現宰肉品及進口亞洲商品,有時甚至能找到在主流通路難以購得的食材。

「我現在每週至少來兩次,」來自山景城的墨裔主婦岡薩雷斯(Maria Gonzalez)說。她說最初是丈夫聽到同事介紹,帶著全家來買超市裡的自助盒飯,後來發現有些生鮮食材相當划算,購物環境也不錯。

除了價格因素,許多非華裔顧客也對亞洲食品的多樣性產生興趣。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居家料理成為趨勢,進而促進了他們對異國調味品與食材的接觸與需求。

面對日益多元的客流,不少華人超市也逐漸調整經營策略,例如增設英語標示、提供多語言收銀服務、甚至推出適合西方口味的亞洲速食包,期望留住這批新顧客。

隨著灣區人口多元融合,華人超市的角色也正在發生轉變——從服務單一族群的社區超市,逐漸演變為跨族裔交流的生活平台,成為抗通膨時代下一道不可忽視的風景線。

華人超市 灣區 華裔

上一則

警校畢業僅2天 新晉華裔警員涉酒駕撞車致5傷1命危

下一則

Bay to Breakers萬人競跑 1.6萬好手參加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