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4000棟高危建築 將進行抗震檢測

舊金山市議會4月30日一致通過一項新的抗震安全計畫,要求市內約4000棟老舊混凝土建築的業主,進行專業結構風險評估,以檢測潛在的地震風險。
該計畫雖未強制要求業主對高危建築物進行補強工程,但所有被列為「潛在高風險」的建築業主,必須自費聘請工程師對建物進行抗震結構審查,確認其耐震性能。
舊金山在過去數十年已完成多輪建築物抗震補強,包括2021年結束的「軟層建築補強計畫」,強化了數千棟木製建築的一層結構。但市府指出,這些措施尚未涵蓋1995年前建造的混凝土建築,這類建物多數缺乏鋼筋支撐,對地震衝擊的抵抗力不足。
市府官員坦言,混凝土建築補強工程往往昂貴且耗時久,若為住宅用途,更可能導致住戶需長期遷離,使業主望而卻步。
舊金山抗震評估高級專家瑪修斯(Laurel Mathews)在簡報中,提及2011年紐西蘭基督城的大地震,當時一棟1960年代興建、未符合現代建築標準的Pyne Gould公司大樓倒塌,導致18人死亡。
「不是每一棟混凝土建築都會如此脆弱。」瑪修斯說,「但這起悲劇顯示,我們需要極力避免最壞的情況。」
目前市府根據公開資料已編製出一份約3700棟疑似高風險建築的名單,涵蓋辦公大樓、大型住宅、倉庫、零售店與超市,主要集中於市中心與SoMa區。但市府承認,這份清單可能不完全準確,因此要求進行進一步的現場結構篩查。
據最新通過的抗震安全計畫,被列入名單的建築業主須聘請結構工程師完成初步檢查,包括確認建築類型、補強紀錄與建造年份。
該計畫由前市長布里德(London Breed)於去年發出行政令推動,預計將於今年11月正式啟動,並給予業主18個月完成檢查。根據市府估算,每棟建築的審查費用將介於300至3200元之間。
若建築業主依據標準完成補強,未來20年內若市府推行強制性補強政策,該建築可獲豁免。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資料,未來30年,灣區發生規模6.7或以上地震的機率高達72%。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