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竭盡全力到最後一秒」危機不斷 馬克宏仍拒辭總統
法國總理巴尼耶4日遭到國會不信任動議投票,對總統馬克宏帶來又一政治打擊。這是繼今年6月國會選舉、馬克宏領導的中間派陣營失去議席優勢後,他在半年內又陷政治僵局,現在還出現要馬克宏辭職的呼聲。分析指,馬克宏若不盡快緩解危機,恐重創法國經濟及國際影響力。
綜合外電報導,馬克宏今年9月無視左翼聯盟勝出國會選舉,任命屬中右翼的巴尼耶擔任總理,現在巴尼耶被迫辭職下台,陷入看守狀態的政府只能處理常規事務,包括來年預算案在內的新法案均無法提出或頒布,內閣不再開會。
如果馬克宏能在今年底前任命新總理,政府可遞交新的預算案,國會有70天時間審查。最緊張情況下,政府只能依照現行法例,在12月19日前提出特別措施,來年重新實施今年的預算案。
據報導,馬克宏需等到明年6月,才能再度解散國會。分析稱,法國法律允許總理遭不信任動議下台後,由總統恢復他的職務,但這無疑會被國會視作挑釁行為。馬克宏也可以與國會各陣營磋商,尋求建立聯合政府,但他領導的中間派陣營想要拆散左翼聯盟籌組政府,會面臨極大挑戰。
報導稱,國會現在要求馬克宏辭職的呼聲見漲。正在沙烏地訪問的馬克宏說,任何有關他可能被迫辭職的討論都是「虛偽的政治」,「我將竭盡全力,不辜負這份信任,直到最後一秒」。馬克宏的任期到2027年中,國會不能強迫他下台。
法國去年底通過被批為史上最「仇外」的移民法案,為獲足夠票數,執政黨與右派妥協,限縮合法移民多項津貼。不僅黨內不滿,更有32個左派執政的地方政府拒絕施行,當時馬克宏就陷入政治危機,今年6月國會選舉失去議席優勢,如今半年內又陷政治僵局。
巴尼耶稍早前也說:「馬克宏是我國局勢穩定的保證之一。」
法國預算部長聖馬丁表示,推翻政府和其預算計畫,意味將出現更大赤字和更多不穩定。
報導說,法國政府的垮台將在歐洲中心留下一個破口,畢竟德國也即將選舉,而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則還要數周才會重新入主白宮,這讓法國、歐洲、甚至全球都陷入前所未有的政治動盪。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