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就職百日 台學者從混亂中找規律 認美中尚屬克制

美國總統川普就職一百天,衝擊全球之餘,也影響美國自身。台灣外交部前次長謝武樵分析,川普劍指中國,對傳統盟邦的打臉值得台灣關注;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說,美中持續克制,避免緊張對立持續升溫造成意外衝突,未來數月應可看到雙方坐上談判桌,尋求適當妥協。
對外關係協會29日舉行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分析川普新局;對外關係協會會長、外交部前部長林永樂開場就說,一百天內,川普讓美國大亂也讓國際大亂,目前協商還在進行中。
蔡英文政府時期的總統府秘書長林碧炤表示,川普執政第一個百天所碰到的壓力和複雜性超越其想像,但看不出來川普要改變世界秩序與國際關係結構;他認為,川普不會如保守派治國藍圖2025計畫(Project 2025)所指退出國際貨幣組織(IMF)和世界銀行,也不會撤出北約(NATO)。
林碧炤表示,要觀察川普的政策,要等到6個月後,也就是7月20日,而對等關稅暫緩90天期滿剛好是7月10日。
謝武樵表示,川普執政面臨諸多挑戰,但他的決心依然強,從處理烏克蘭戰爭到發動橫掃全球的對等關稅政策,川普戲演很大,實際上劍指中國,在安全和關稅問題上都壓制美國盟邦,目的在迫使盟邦捐出力量,好讓美國應對中國。
謝武樵說,接下來美國應對中國應該會有一套做法。
洪奇昌表示,當華府將對中關係從策略性合作夥伴關係轉化為競爭對手關係,已經形成典範轉移,這波影響可能是20年或30年;他說,美中貿易戰只是前菜,後續還會有,包含現在已經看到的美中科技戰,他舉例, 美中脫鉤會不會成為事實,值得觀察。
洪奇昌表示,對等關稅僅僅是地震,若川普接下來依然持續往這方向走,很可能帶來包含台海及東北亞地緣政治在內的海嘯。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黃介正表示,關稅戰只是手段不是答案,是川普為維持美國作為世界霸權的地位不受挑戰,是美國在止跌,減緩美國為國債、赤字等問題的下墜速度,後面還有其他事情要去做。
對於接下來的台美關係,謝武樵表示,在與中國對峙的局面下,台美關係會相對穩定,變數不會太多,台灣是乖乖牌,配合談判、降稅、擴大對美投資,也願意提升防衛預算,他認為,從美國對台灣的重要性出發,這麼做不應該被批評,反倒是要留意友台官員如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還能在川普政府裡待多久。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