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Taiwan on the moon快閃活動 以月球隱喻為台發聲

世界博覽會近期於大阪展開,台灣由於非會員國無法以政府名義參展,僅能以民間企業展出。鑑於此事件,數位現居紐約的台灣人組成「Taiwan on the Moon」快閃活動,希望藉由月球隱喻台灣的國際處境,盼在異國為家鄉發聲。
世界博覽會於上月13日展開,原先台方基於台日雙方關係深厚且交流密切,欲以政府名義參展,然而,日方因台灣非總管世博相關事務的國際展覽局會員國,無法以官方身分參與,僅能以「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名義在國際館策畫「科技世界」(Tech World)展館。民間亦發起「台日共丸—台灣自己館」方案,並前往岡山宇野港搭設展館,加深台日文化與藝術合作。
快閃活動的主辦人員之一鄭曼翎,同為台灣自己館的策展人之一,她表示,團隊已在世博做過類似快閃,本次會想在紐約舉行除希望能宣傳展覽外,更希望能在更具包容性的城市中公開討論台灣失去話語權的困境。她無奈表示,雖知道這是台灣一貫的外交策略,日方也釋出最大善意,但仍希望能看到以「台灣」二字在國際上發聲的一天。
團隊準備一顆印有台灣圖樣的充氣氣球,以月球在白天雖不可見、僅能在暗處發光,但並非毫無影響力,而是能帶動潮汐潮落的重要存在,藉此呼應台灣雖無法在國際活動現身,卻在科技、經濟與文化為全球帶來重要貢獻的意象。鄭曼翎表示,希望有一天能看見家鄉能真正地發光,「現況雖然很無力,但我們盡量努力,讓台灣被大家看見。」
快閃活動中,團隊成員們陸續演出在等車、準備通勤的畫面,並在最後依靠月球緩緩躺下。這項行為藝術的背後,是為展現在紐約台灣人的身分認同,是如何地影響每個人的日常,「如果我們在海外不能發聲,那我們又要如何帶著台灣人的標籤活出自己的樣子呢?」
鄭曼翎表示,這次的快閃為初次嘗試,未來希望能將相關活動常態化並增加互動性,與欲了解活動意義的民眾互動,增加台灣人在海外的認知度,並希望在7月至8月期間規畫結合藝術與市景的展覽、與台灣表演藝術家合作,或是舉行市集活動。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