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投書:打破住房紀錄,為紐約客舖就未來之路
自上任以來,我們始終將住房建設與降低生活成本視為當務之急。要讓紐約成為最適合養家育兒的城市,就必須興建更多可負擔住房,滿足勞動者、家庭、移民及年輕人的需求。
過去三年,我們努力為市民提供住房。我們連續兩年創下歷史新高,打造亟需的可負擔住房,並興建了最多的遊民所及支援性住房,為年長者建造了創紀錄的老年公寓。
我們不僅興建新住房,還幫助更多紐約居民居有其所。2024年,市房屋保護和開發局(HPD)創下新高。市房屋局(NYCHA)投入超過17億元,為公共住宅進行必要的資本修繕。此外,市社會服務局(DSS)也創下紀錄,幫助最多庇護所居民遷入有補助的永久住房,去年,共超過1萬4600戶家庭透過各類租金補助搬離庇護所,年增24%。
但這些數字背後代表的不只是紀錄,而是年長者老有所依,曾經無家可歸的紐約客能夠安身立命,家庭不再擔憂高昂房租,能夠安居於這座偉大的城市。
一個家,不僅是遮風擋雨的居所,更是通往美國夢的康莊大道,是邁向穩定與機會的道路。要正面迎戰可負擔住房危機,我們必須大刀闊斧、勇往直前。
因此在上個月的「市情諮文」中,我們提出了「曼哈頓計畫」,未來十年,將在曼哈頓增建10萬戶住宅,使全區住房總量突破100萬戶。
同時,我們也推動「同意之城」計畫,這是本市歷來最積極的住房方案,預計投入數十億元,在未來15年內興建8萬戶住宅。透過「家庭版同意之城」,我們將打造更適合家庭的住宅,例如與圖書館共建的住房,或更接近公共交通的住宅。
我們全面推進,讓住房建設惠及每一個街區。我們不僅在住房領域打破紀錄,上月更是第八次刷新全市就業人數最高紀錄。然而我深知,這座城市的競爭激烈,仍有許多家庭在艱難求生。
我們每天都在努力,為紐約客鋪就未來之路。我們將攜手打造更多可負擔住房,確保紐約繼續成為最適合養家育兒的城市,讓每位紐約客都能實現自己的美國夢。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