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C工程師黃樂庭:亞裔在職場上可以更有野心
作為全球性都會,紐約市以其居民的族裔與文化多元性著稱。對於心懷「美國夢」來到紐約的新移民來說,克服種種語言和文化上的障礙、在英文主流社會中尋找一席之地,是一條更容易通向成功的捷徑。在紐約市設計和建設局(DDC)工作的華裔工程師黃樂庭的經驗則是,亞裔新移民首先要不斷學習,而對職業上的進步也可以更有野心。
黃樂庭16歲時隨父母從香港移民來到紐約,畢業於市大(CUNY)工程學專業,隨後進入DDC的環境與危險品服務辦公室(Office of Environmental and Hazmat Services),現已在該機構工作近兩年。黃樂庭目前主要負責曼哈頓東河沿岸防洪工程(East Side Coastal Resiliency, ESCR)的環境審計工作。東河防洪工程始於珊迪颶風災害發生後,主要任務是將下東城附近地勢較低的海岸線整體增高加固、完善排水設施,並在墊高的位置興建公共綠地,以便將包括華埠在內的周邊社區與自然環境更好地連結起來。
與所有新移民一樣,黃樂庭來到美國後面對的第一道難關便是語言。雖然從小在香港上學,對基礎的英語並不陌生,但真的進入美國高中的語言環境中,還是會有水土不服。「人生地不熟,身邊全是不認識的新同學,加上語言障礙,當然會很困難。」不過,隨著交往的增多,黃樂庭發現身邊的同學很多也是來自各種語言的家庭,他並不孤單,也因而增加了自信,並逐漸適應了新環境。
黃樂庭表示,在美國生活了12年後,如今英語不再是障礙,對於美國的文化也不再陌生。
在剛剛進入職場時,黃樂庭選擇了市府、而非掙錢更多的私營機構。他表示,從事技術性工作的人常會被固定在整個系統的某些特定位置上,默默地在幕後工作,不會被更多人看見,自己也容易迷失在其中。而在這樣一個龐大的政府機構內從事項目類的工作,則有更多機會了解事情的整個運轉流程,為未來更高的職業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剛剛開始工作時,黃樂庭首先被大量課本中沒有強調過的技術性專業術語給了一個下馬威,這是專業和語言上的雙重挑戰。他在分享經驗時表示,作為職場新手,想實現自己的野心,必須有主動學習的意願,不能怕犯錯,否則工作中就會綁手綁腳。
而作為團隊中唯一的亞裔新移民,他也發現,亞洲文化中對於謙遜的追求是把雙面刃,一方面有助於督促自己不斷學習,但另一方面也會影響進取心。黃樂庭透露,他的主管就曾指出,他有時過於溫和,但在職場上,其實不一定永遠都要這樣。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