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曼哈頓華埠老字號丁友鴻禮品熄燈 店主憶66年歲月

華人慶母親節 曼哈頓華埠花店生意旺

華埠老字號書報禮品店 下月熄燈

鄧遐勳(右)與夫人鄧冰娜(左)。(記者和釗宇╱攝影)
鄧遐勳(右)與夫人鄧冰娜(左)。(記者和釗宇╱攝影)

曼哈頓華埠的老字號書局兼禮品文具店「嘉禾文化廣場」業者鄧遐勳近日透露,欲於9月退休,而店面由於無人接手營運,也將同時停業。

「嘉禾」位於勿街(Mott St.)74B號,創立於1970年代,最初為書局,主要販售港版中文書籍、雜誌,以及香港和紐約本地發行的華文報刊。鄧遐勳的父親曾在香港擔任校長,1960年代移民赴美後,為了傳承中華文化,在華埠創辦了「有聯」、「有成」、「有方」三間字號,出售中文書報雜誌以及文具。

鄧遐勳從軍退伍後,延續家業,新開了「嘉年」以及今天僅有的「嘉禾」字號。他介紹,當年的市場很好,很多華人為了買書看報甚至要到店排隊預約,最受歡迎的那些報章雜誌,在香港發行後,第一時間就會空運到紐約來。華埠居民宋穎回憶道,「嘉禾」生意最興旺的年代,正映襯了香港媒體與出版業的黃金時代,「最多的時候,有十多種中文報紙在賣,其他香港出版的娛樂雜誌或政論期刊更不計其數。」

宋穎說,她剛剛從香港移民來到紐約時,在「嘉禾」感受到了別樣的親切感,而她本來就喜歡買書,因此,便成了常客。那時,連1990年代流行一時的香港錄影帶都還沒有出現,說中文的新老移民們都來這裡買書。鄧遐勳介紹,紐約的公立博物館以前根本沒有中文藏書,他會把店裡沒有賣完的書報都送到圖書館去,以幫助華人更好地找到歸屬感。

此後,隨著客戶需求的延展,店內陸續也增加了紅包(利是封)、畫冊、日曆、文具,以及節慶用的燈籠、拉花、舞獅頭等物品,逐漸演變為雜貨鋪。曾在華僑中文學校任職多年的唐藝說,當年華僑學校開設書法課程,「整個華埠,只有嘉禾有售筆墨紙硯。」因此,可以說多數在華僑學校學習過的人,都曾受益於這家店鋪。社區人士陳家齡說,他以前過年時都習慣去「嘉禾」買紅包,因為這裡的紅包款式豐富且富有創意,其他地方很難買到。

不過,在堅持過了疫情帶來的衝擊後,鄧遐勳還是選擇了順應歲月和時代的潮流。他表示,自己到了退休的年齡,而由於商業型態的改變、光顧的客人愈來愈少,未來還要再經歷一輪堵車費的衝擊,自己的子女們也不願再接手這門生意,因此只能選擇讓店鋪隨著自己一起退休。鄧遐勳表示,店鋪結業後,會與夫人一起出門去旅行一下,好好享受屬於自己的休閒時光。

華埠商業改進區(Chinatown BID)行政總監陳作舟表示,這樣的老店結業固然令人惋惜,不過這也反映了時代的潮流變遷。他說,多重因素導致了「嘉禾」這樣的商業難以為繼,包括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以及網上購物對實體商業的衝擊等。此外,華裔年輕一代逐漸融入英文世界、不再需要大量中文書籍也是一個與過去顯著的區別。「同是書店,你看『Yu & Me』遭災後,一天之內就收到了幾十萬的捐款。」陳作舟表示,人們其實並非不看書了,只是口味隨著時代而變了。

「嘉禾」目前已經開始清倉出貨,並將於9月結業。(記者和釗宇╱攝影)
「嘉禾」目前已經開始清倉出貨,並將於9月結業。(記者和釗宇╱攝影)
「嘉禾」店內貨品種類甚多,從舊式香港圖書與畫冊到利是封、文具、雜貨,一應俱全,很...
「嘉禾」店內貨品種類甚多,從舊式香港圖書與畫冊到利是封、文具、雜貨,一應俱全,很多在華埠長大的人都曾在這裡買過東西。(記者和釗宇╱攝影)

香港 華埠 退休

上一則

美國福壽陵園最後一期壽地$2,888起 每周七天安排免費看地

下一則

成人護理中心涉欺詐 2業者未註冊 移州府調查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