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爭半年逼退兩家…紐約華埠反遊民所 要求市府對話

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2日宣布取消位於曼哈頓華埠格蘭街231號的遊民所計畫,加上日前取消的一處,令華社士氣大增;不過「關注東百老匯委員會」與近百社區民眾2日舉行集會,要求市府派員前來社區對話,表示取消遊民所的決定應該基於事實數據,而非簡單讓步,並且繼續呼籲市府增加對華埠社區的投資,包括新建更多可負擔住房。
影音來源:記者和釗宇
市府此前計畫在麥地臣街(Madison St.)47號、格蘭街(Grand St.)231號、堅尼路(Canal St.)349號和東百老滙(East Broadway)91號新建四所遊民所,再加上社區現有的六處,在短短的範圍內就有十個遊民所,遭到社區強烈反彈;在壓力之下,市府日前宣布停止麥地臣街47號,2日又宣布將不再推進格蘭街231號遊民所項目。
市遊民服務局(DSS)發表聲明,表示該局將重新評估,依照原訂格蘭街231號遊民所可提供的服務和遊民人數,決定將計畫推動到其他更需要該服務的社區;聲明中說:「我們的目標是與社區合作,了解個別需求和在全市五大區平均分配遊民所分布,以服務這些弱勢遊民。」
對此反對格蘭街231號遊民所的核心組織「社區保護及改善聯盟」(Alliance for Community Preservation and Betterment)委員會成員李翠珊(Susan Lee)發表聲明,感謝市長傾聽社區聲音,且政策正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李翠珊在聲明中提到,華埠社區狀況不斷惡化,治安、商業和旅遊業經濟下滑,市府應提供社區經濟復甦和基本生活質量的改善,讓華埠為紐約市疫後復甦做出貢獻。
當天「關注東百老匯委員會」則在華埠且林士果舉行集會,成員王鏑表示,市府將停建遊民所稱為對社區的「讓步」是不合適的,「市府從都到尾都沒有與社區展開對話,他們的所有決定都沒有任何社區參與,因此我們完全不知道市府為什麼需要在華埠新建遊民所,市府應該拿出數據說話。」
他說,華埠社區仍然在疫後恢復中掙扎,而且正在面對亞裔仇恨犯罪,華埠今年以來的重罪攻擊案件數量比去年同期猛增72%,而且上個月經歷了兩場大火,「如果市府繼續在華埠新建遊民所,公共安全將不堪重負,社區將無法生存;社區並不是反遊民,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對話。」
市議員馬泰(Christopher Marte)則表示,市府應該新建更多可負擔住房,華埠社區長期以來缺乏市府投資,「上一個可負擔住房項目已經是近50年前的孔子大廈,社區過去幾十年來一直呼籲更多可負擔住房,但是沒有任何回應;我們感謝市長聽到社區的聲音,停止了兩個遊民所建案,但這不應該作為推進監獄建案或缺乏可負擔住房的讓步。」
而對於百老滙91號及堅尼路349號的遊民所建案,馬泰表示,東百老匯91號的所有權問題仍未解決,不方便發表更多評論,而堅尼路349號遊民所兩年內很難開張,仍可做更多努力。
此前還有傳聞說,堅尼路80號也可能被改建成遊民所,對此,亞洲人平等會(AAFE)進行了闢謠,表示該建築仍為私人所有,亞平會正和其他非營利組織確保該建築住戶的住房穩定,該建築的開發目的僅是為低收入民眾和長者提供更多永久性可負擔住房,市遊民服務局(Department of Homeless Services)從未參與其中。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