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荷西「趙燦垣日」 紀念華裔企業家對農業貢獻

聖荷西市正式宣布每年2月24日為「趙燦垣日」(Thomas Foon Chew Day),以紀念這位美籍華人企業家的非凡成就。他在20世紀初革新了罐頭產業,為舊金山灣區乃至全美農業加工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趙燦垣1882年生於中國廣東,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被譽為「蘆筍大王」。在華裔美國人面臨歧視與經濟壁壘的年代,他成功克服重重困難,將父親創辦的一家小型罐頭廠發展成當時加州最大的食品加工企業之一Bayside Canning Company。
他的企業不僅在巴洛阿圖等地設有工廠,還雇傭了大量來自不同族裔的員工,成為推動社會融合和經濟發展的典範。在巔峰時期,Bayside罐頭公司成為全美第三大罐頭廠,直接支撐了當地的經濟。
聖荷西市議會第四區議員科恩(David Cohen)提出該紀念日的倡議,並獲得市政府通過。他表示:「趙燦垣不僅是本地的產業先鋒,更是商業遠見者。他的成功之路為後來者開闢了道路。」
這一倡議的推動者是16歲的高中生格蘭特·韓(Grant Han),他透過CompassPoint Mentor Program聯繫科恩辦公室,希望保護並傳承趙燦垣的歷史。「趙的故事展現了華裔移民如何克服障礙並取得卓越成就,我希望這個節日能激勵後代追隨他的腳步。」韓說。
聖荷西市長馬漢(Matt Mahan)在市政廳正式向趙燦垣的孫女Gloria Hom頒發紀念宣言。與此同時,一場特別的慶祝活動在趙燦垣創立Bayside罐頭公司的阿爾維索舉行。
活動由中華歷史文化協會(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oject)及指南針指導計畫(CompassPoint Mentor Program)共同舉辦,吸引了140多位居民、歷史學者、政府官員、學生及趙氏家族成員參加。與會者參觀了Bayside罐頭廠遺址及周圍的大堤, Gloria Hom在發言中深情回顧祖父的生平,強調他對農業加工產業和華裔社區的深遠影響。
趙燦垣不僅在罐頭產業中推動了技術創新,還秉持公平用工的理念,積極雇傭多元族裔員工,為華裔移民在主流社會贏得一席之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