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越南船民 落戶加州蒙特瑞灣討海 40多年闖出名堂

今年是越南戰爭結束50周年,回首半個世紀,一些出逃的越南船民在蒙特瑞灣憑藉捕魚技術生存,並為加州的海洋漁業帶來延續的契機。
聖荷西信使報報導,現年71歲的漁民黃大(Tai Huynh,音譯),12歲時跟著父親在越南中部的海域捕魚,學習捕魚與掌船的技巧。越南淪陷時他才21歲,為了逃避共產黨的強迫兵役,他搭竹筏出逃,最後在芝加哥的一所基督教會贊助下,於1978年到美國,他的妻子隨後到芝加哥與他團聚。
他的一個童年朋友當時在蒙特瑞灣,黃大被他所說的海洋景象吸引,舉家遷到北加州定居。討海是危險又粗重的工作,當年這一帶的討海人都是義大利人和葡萄牙人的後裔。蒙特瑞灣外號叫「世界魷魚之都」(calamari capital of the world),黃大先是在一艘義大利船主的捕烏賊漁船上打工。
1991年黃大用自己的一雙手造出一艘漁船,取名「三公子」(Three Sons)。2001年他又買了一艘船,取名「四千金」(Four Daughters)。北加州外海風浪大,海水很冷,深海裡的黑鱈魚(black cod)肉質白皙細嫩,可以賣到好價錢,他的專長是捕這類的魚。
近年來氣候變遷造成魚源可續性的問題,一家食物銀行希望把原本會丟棄的鼠尾魚(grenadier,又稱rattail fish)帶回岸上處理,然後贈給貧戶作為蛋白質的來源。鼠尾魚長相極醜,從深海撈上來以後因為失壓五臟會從魚口爆出,令人一看就失去胃口,但現在既然有機構願意收購,黃大便把鼠尾魚也帶回港口。
另一個會誤上漁船的魚是紅石斑,這種魚活的可以賣到每磅10元,他特別備有一個氧氣缸,把紅石斑放在裡面。日前黃大和他的搭檔出海36個小時,回到港口卸貨時,三種魚總共有3854磅之多。
黃大表示自己很幸運,捕魚捕了一輩子沒有發生過重大意外,也讓自己有能力養活妻子與七個子女,但是他不希望兒孫接續他的討海生計,他希望他們都能在陸地上有專業的工作。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