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會議聚焦墨西哥總統應對川普策略 「不對抗也不屈從」

在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咄咄逼人的關稅與邊境政策時,墨西哥總統克勞蒂婭·辛鮑姆(Claudia Sheinbaum)採取了一條少見的外交路徑:不對抗,也不屈從。這種被她稱為「冷靜頭腦」的策略,在短期內為墨西哥贏得了不少喘息空間,包括美國關稅上的延期與豁免,甚至贏得川普罕見「一位了不起的女性」讚譽。
在4月25日少數族裔媒體(EMS)會議上,多位專家深入探討了辛鮑姆政府與川普團隊之間複雜卻持續暢通的溝通機制,並分析這種策略對美墨未來關係的長遠影響。專家包括美國墨西哥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Mexico)會長兼董事會主席拉里·魯賓(Larry Rubin)、史丹福大學傅里曼斯波利國際研究院(Freeman Spogli Institute)教授、前拉丁美洲研究中心(CLAS)主任阿爾韋托·迪亞茲-卡耶羅斯(Alberto Diaz-Cayeros),以及洛杉磯政治分析師路易斯·阿爾瓦拉多(Luis Alvarado)。
阿爾瓦拉多回顧了過去三屆墨西哥政府在處理中美關係、關稅威脅,以及芬太尼走私與邊境管理等問題上的連續性與演變。「早在2016年競選期間,川普就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稱為『史上最糟的協定』,對墨西哥構成巨大威脅。」他指出,墨西哥政府當時採取了反直覺策略–邀請川普訪問墨西哥,試圖「正常化」其對墨立場。這種外交思維在隨後的幾屆政府中延續下來,辛鮑姆總統顯然是繼承者。
辛鮑姆在當選前便研判川普「言重於行」,許多激烈措辭更多是競選語言。然而,面對突如其來的實際關稅威脅,墨西哥依舊需要應變,保住比索匯率與外資信心。專家認為,辛鮑姆一方面加大軍事化邊境管理,一方面以開放談判與政策合作贏得華盛頓方面的理解,使美墨關係維持在「緊張但不斷裂」的狀態。
「在全球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墨西哥或許是唯一一個從中得利的國家。」卡耶羅斯說,供應鏈近岸外移與疫情造成的地緣經濟重塑,反而讓墨西哥在全球製造體系中占據新地位,「這場疫情,竟然意外成了墨西哥的轉機。」他指出,雖然當前局勢對墨西哥有利,但並不代表這條「第三路徑」可被他國複製,「墨西哥地處美國南側,歷史上在壓力中求生存,這種戰略建立在高度地緣政治依存與熟悉雙邊博弈的基礎上。」
在關稅議題之外,美墨之間對芬太尼販運的打擊合作、水資源管理,以及農產品關稅也被提及為雙方不斷博弈與妥協的象徵。雖然川普時期曾全面加徵墨加關稅,但在美墨加協定機制下最終仍回歸穩定,顯示「制度化的貿易框架仍具一定約束力」。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