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韓執政黨魁韓東勳宣布辭職 喊不後悔彈劾尹錫悅

比特幣再創歷史新高 突破10.5萬美元 已連7周上漲

華人精神科醫生出書 分享在美當醫生經歷

作為一名在美國從業20多年的精神科醫師,楊軍一直想寫一本精神科科普書。(記者張宏/攝影)
作為一名在美國從業20多年的精神科醫師,楊軍一直想寫一本精神科科普書。(記者張宏/攝影)

華人精神科醫師楊軍(筆名楊伊德),日前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我在美國當精神科醫生」一書,分享他在美國當精神科醫師20多年的經歷。楊軍表示,這本書他試圖用淺顯易懂語言,讓大家了解精神學科,在精神科絕大多數臨床病例都是常見的憂鬱症和焦慮症等情緒障礙疾病,而真正有精神症狀的病人,不到臨床病例的十分之一。

作為一名在美國從業20多年的精神科醫生,楊軍即使過生日,也常在問診中度過。他說,這些年接診過上萬病患,見過太多人性的黑暗與脆弱。很多人一直搞不清楚精神科和神經科的區別。其實最簡單區分兩者的方法,是精神科調整的是人體的神經認知功能,而神經科治療的是具體的神經損傷病變。

對精神疾病,社會大眾有誤解,病人也無所適從,求治往往摸不清門路,導致神經內科往往成為精神病患尋求協助的第一科。神經內科的醫師,因此不得不承擔部分精神科治療的責任。

華人精神科醫生楊軍(筆名楊伊德)在中國出版「我在美國當精神科醫生」。(微信讀書截...
華人精神科醫生楊軍(筆名楊伊德)在中國出版「我在美國當精神科醫生」。(微信讀書截圖)

他一直想寫一本精神科的科普類書籍,如今終於如願以償。「我在美國當精神科醫師」,這本書收集18個臨床故事,每個故事前會有一兩個鋪墊的小故事。他希望透過這些故事,給廣大讀者科普心理疾病診斷和治療相關知識。

楊軍說,他也曾患上長期焦慮症,常出現睡眠麻痹。那一段日子真是過得很痛苦。為生存,他無法放棄專業。專業上越精深,科學研究責任越重,心靈掙扎和矛盾就越嚴重。後來他終於放棄不太適合的研究工作,轉行成為臨床醫學工作者。

華人 憂鬱症

上一則

洛時精選/加州AI立法 阻力重重

下一則

洛時精選/顛覆出走印象 加州正吸引高學歷人才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