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市議會常識黨團 呼籲11月公投廢除無證客庇護法

紐約皇后區10K路跑賽 華人跑團亮眼

油田能源轉型 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立與破」

黑龍江省大慶油田。(新華社)
黑龍江省大慶油田。(新華社)

4月的松嫩平原,乍暖還寒。在一片遠離城市的公寓內,中國石油大慶油田的工人在溫暖的房間內,享用著熱氣騰騰的飯菜。給這裡帶來「光和熱」的是由200多塊光伏板組成的發電設備。

「這些發電設備可隨時拆裝、轉移,即便在寒冬,野外工作的石油人也能住上暖屋子、吃上熱乎飯、洗上熱水澡。」大慶油田頁巖油勘探開發指揮部技術中心副主任李東旭說。

在這裡,記者深切感受到大慶油田未來綠色發展的方向。

大慶油田是中國石油工業「長子」,自1959年勘探發現以來,累計生產原油已突破25億噸。在60多年開發建設中,大慶油田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實現原油長期高產穩產。 

如今,在傳統能源基礎上,大慶油田積極推進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建設,把新能源業務併入主業發展。「油田『風光氣儲氫』一體化模式已初具規模,邁出了從傳統油氣企業向綜合性現代能源公司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步。」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赫說。

能源轉型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新能源發展也需要先「立」後「破」。大慶油田的發展經歷了低級技術向高級技術的累積——地熱、分佈式風光氣儲和碳捕集等清潔替代手段需要先建設,以增量保存量,最終實現新能源與傳統能源之間轉換替代、平穩過渡。

目前,大慶油田已建成並投用中石油系統首個水面光伏項目,還將大力推動風、光、氣、電融合發展,計劃到2025年清潔能源替代率20%以上。

行走在東北大地上,一排排光伏板在陽光下呈矩陣排列,一台台風機轉動著巨大的葉片輸出綠色電力……一個個新能源產業項目正在成長。擁有雄厚工業基礎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挖掘風能、光能等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全面振興提供新動能。

中國一重龍申(齊齊哈爾)複合材料有限公司寬闊的廠區裡,「躺」著近200支長98米、重28.6噸的風電葉片。

「今年訂單飽滿,數量達到300多套,比去年增長一倍多。」該公司總經理徐戈介紹,目前主要完成98米葉片訂單,隨著研發技術進步,生產能力提升,下半年還將生產111米的碳纖維風電葉片。

作為國內重型裝備製造業的領軍企業,中國一重在葉片生產過程中,突破重重難關,短時間內掌握了先進製造技術,既降低了葉片重量、成本,又實現了葉片的剛度要求以及高捕風能力、高發電量。

「中國一重僅用數年就在風電產業實現從零到有,並迅速形成全產業鏈同步推進,提升了齊齊哈爾市及周邊地區的風電新能源技術裝備核心製造和整機配套能力。」徐戈說。

近年來,老工業基地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將當地優質風資源和雄厚裝備製造業基礎轉化為產業優勢,形成集研發設計、智能製造、運維服務於一體的風電裝備全產業鏈。

在位於齊齊哈爾市龍江縣的「一重上電永鑫風電場」,國網黑龍江電力齊齊哈爾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對設備進行維護檢修,保障新能源項目早投產、早運營。

該公司副總經理王彤介紹,齊齊哈爾市14個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並網,裝機總容量994兆瓦。2023年,風電項目上網電量約為25億千瓦時,實現碳減排約218萬噸。

齊齊哈爾市風電裝備製造項目不僅成為這座老工業城市的經濟增長點,還進一步形成具有區位優勢的現代能源裝備產業集群。

齊齊哈爾市委書記沈宏宇介紹,在發展新產業新經濟方面,齊齊哈爾因地制宜培育生物經濟、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等與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現代產業體系。

「東北地區有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底蘊和優勢。」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浩進說,齊全的工業體系、完善的配套鏈條,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科研實力雄厚的高校、科研院所,這些都構成東北地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堅實基礎。

針對當前東北新能源發展仍處於成本較高、投資較大,產業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尚不足等情況,專家建議,在開發時應合理競爭前提下,要儘量做到集中式項目的規模化、標準化開發,努力實現風、光等新能源高比例、高質量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以創新為主導,老工業基地實現新轉型,將繼續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孫浩進說。

廣袤黑土地上,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正在「追風逐日」,展現更多「新風景」。

大慶油田鑽井隊的工人們在食堂吃晚飯。(新華社)
大慶油田鑽井隊的工人們在食堂吃晚飯。(新華社)

石油 投資

上一則

馬爾地夫將用人民幣進口結算 也能刷支付寶

下一則

經濟學家拉爾夫奧薩:中國是全球貿易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